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农村金融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20-02-25 09:39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对农村金融的研究国外对农信社区域发展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以及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研究。 1、农村金融市场

国外对农村金融研究国外对农信社区域发展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以及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研究。
1、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
这方面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Hugh T. Patrick提出的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模式,强调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要,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二是“供给领先”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Mark Drabenstott和Larry Meeker(1997)分析了资本在农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了美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三个特点,指出了美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发展农村资本市场。45397
2、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
Kellees Tsai(2004)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金融组织,他将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归结为: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割趋势严重、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陷。
3、农村金融的管理体制
    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关系上。E S肖和R I麦金龙(1988)认为论文网,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存在着金融抑制,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是“金融的二元性”,国有金融垄断经营,利率扭曲,资金总量矛盾突出,补贴性信贷利率和信贷配给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国内对农信社区域发展的研究
国内对农信社区域发展现状的问题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农信社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农信社的改革研究上。
1、农信社的区域发展差异
王群琳(2003)提出大多数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滞后。我国不同地区农信社发展水平不一,除沿海几省市农村信用社规模较大,效益较高外,中西部地区农信社现状大大令人担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规模较小,股金标准太低,难以抵御风险;亏损严重,许多信用社不良资产率超过50%,有些信用社甚至资不抵债;职工素质不高,员工构成中相当部分为原农业银行职工家属,金融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低下,管理能力较差;金融产品单一,主要是传统的存贷业务及提供小额结算服务;没有独立的联行体系,结算难成为制约农信社发展的一大“瓶颈”。
黎翠梅,武蔷薇(2010)从农村金融的规模、结构及功能发挥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规模总体上大于中西部地区,但农业保险市场2005年以前呈西强而中东部弱的格局;区域农村金融结构异同并存,其组织结构区域差异明显,而融资结构与市场结构三大地区雷同;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异化现象均十分严重,储蓄动员功能过度发挥而资金配置功能严重弱化,尤以中部为甚。
2、农信社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李 鑫,王礼力,魏 姗(2014)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显著,且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较大; 地区教育水平、地区商品交易效率、地区信息化水平、地区政策支持和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对金融相关比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资金外流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发展有微弱的反向作用; 上一期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本期的农村金融发展影响非常显著,这表明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存在扩大的迹象。
廖春良(2007)提出银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由于自然、历史、人文条件的差异,加上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影响,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存在很大的差距。 农村金融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68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