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危机及危机管理的研究C.F.赫尔曼(C.F.Hermann)于1972年出版的《国际危机:行为研究视角》一文是 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比较早的著作之一;Barton.L则就危机指出,危机即那些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有颠覆力的意外事故,其重点强调危机的不可测性、破坏性和易忽视性。罗森塔尔则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其重点突出了危机的迫害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危机决策重要性。史蒂芬•菲克在《危机管理——对付突发事件的计划》一文中将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前驱症状”阶段、“急性”阶段、“慢性”阶段和“治愈”阶段,对危机预防、危机应对计划、危机识别、危机隔离、危机处理、危机通讯和危机决策等危机管理各方面的具体内容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形成了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7159
2、关于政府形象的研究
John.M.T.Balmer认为:“组织形象就是组织的现实,它被用来识别组织的特征,或者更直接地说组织是什么样的。”这一理论界定了组织形象的定义,为我们研究政府形象的概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危机管理大师Robert.Heath乃首先认识任何危机都需要形象管理者,其为我们今天认识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形象管理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帮助。Frombrum则对经济学、战略管理等优尔个学科进行了综合梳理,并得出了企业声誉的优尔个属性,并制定了企业誉商测评指标体系,即Fombrun-Harris框架,提出了影响企业誉商的优尔大变量:企业感召力、产品与服务、愿景与领导力、工作环境、财务业绩、社会责任感。此为我们分析政府形象的构成变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的特征研究
杨楠在2005年的硕士论文《辽宁省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一文中指出,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以下特征:一为破坏性和可预防性特征,二为突发性和延续性特征,三为伴生性和衍生性特征;汤丽蓉则在2007年的硕士论文《突发公共事件行政应对措施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突发事件具有:“非预期性”特征、紧急性特征、覆盖范围广、辐射力强、损失巨大的特征。陈鸿燕在其发表的《面对突发事件广播大有作为》一文中也提到:“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不可预知性,甚至破坏性”。
2、关于危机与政府形象的关系研究
曹伟在《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所发表的《从汶川地震危机管理看中国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思路》一文中指出,第一,危机对政府形象具有一定的负向放大作用。举凡危机都是由特定事件引发的,这种复杂困境主要表现在危机的破坏性、不确定性和紧迫性。破坏性将对政府形象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效应,不管这种破坏的初始原因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将给政府的决策带来难题,一着不慎,发生误判,也将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同时公众的心理和认知受“晕轮效应”的影响,容易加深和扩大对政府不当行为的印象,从而改变对政府的整体看法。第二,危机对政府形象的正向放大作用。危机在特定情况下也会给政府形象的重塑带来契机。一方面,“危机处理得当能够更好地赢得目标公众的同情、理解和支持,重塑良好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危机给政府的组织架构和价值体系带来较大冲击。政府可以顺势突破传统价值取向,改变政府形象管理策略,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理念,进而更加符合善治的趋势。第三,政府形象对危机处理的反作用。政府形象不是危机处理的被动结果。政府危机处理的过程也是政府形象塑造的过程,政府往往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法设计和宣传政府的良好形象,改变公众的刻版成见。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消除民众的不信任感和对立情绪,提高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危机的成功解决。 公共危机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