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30 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研究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的方法主要有;大量实弹射击模拟膛炸试验研究、采用专用测试设备进行药床挤压破碎物理仿真研究、以及各类专项实验研究[5]。发射药床在膛内的破碎主要是由于高温、高压、高速的火药气体挤压发射药床,使弹底发射药床破碎所致。为真实再现发射药床在膛内的挤压破碎过程,必须保证试验发射药床与实弹射击发射药床所处的力学环境尽可能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模拟发射药床在膛内的挤压破碎。也就是说,在发射药床动态挤压破碎模拟试验中,必须做到施加在发射药床上的作用力与弹底发射药床所受到的作用力及其变化尽可能一致,才能真实模拟发射装药在膛内燃烧时所处的真实力学环境。因此,建立了用于发射药床挤压破碎应力研究的半密闭爆发器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与物理仿真,结果表明,模拟试验与射击试验相一致,为研究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手段[1]。7229
西方国家花费巨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评定技术与方法,具体发射装药的发射安全性,发射装药的机械力学性能以及破碎规律等。主要研究手段有:大量实弹射击模拟膛炸事故、采用复杂测试设备物理仿真及各类专项实验、基于两相流动力学的内弹道理论和数值仿真。主要研究机构有: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国家靶场 (AberdeenProvingGround)的陆军弹道研究实验室(BRL),德国恩斯特•马赫 (EmstMach)弹道研究所,奥地利索尔斯伯利(Salisbury)国防研究中心武器系统研究实验室(WS甩),法国国家火炸药公司布歇研究中心。国外研究者的研究思路都逐步走向了发射药床的“挤压一破碎一增燃”。目前,国外采用发射药床破碎程度和发射装药力学性能模拟检测技术,己形成了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评定方法,正在向工程实用阶段转化。A.W.Horst、 1W.May和E.vClarke等人于70年代通过研究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超高的最大膛压并不能通过其伴随的压力波剧烈程度来预测,导致膛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火药破碎或瞬态燃烧”[9]。 P.J.olenick于1975年为研究药粒撞击弹底的破碎情况,使用空气炮发射药粒撞击靶板进行实验,发现在低温下撞击速度很低时火药就会有破碎171。Minor于80年代初做的脉冲x射线照相表明,很多装药结构的药粒撞击弹底的速度可以超过100m/s[10]。为研究膛内火药颗粒的散布、破碎和聚集情况,Horst等人还设计了用于弹道研究的x射线层析系统 Horst在考虑药粒破碎的情况下曾成功地模拟了几次膛炸,方法是假定药粒在碰撞弹底时的各种不同破碎程度,例如假定局部燃烧面的增加为未破碎前的2一5倍。我国对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发射药力学性能和破碎规律等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由于90年代初期我国高膛压火炮多次出现膛炸事故,这一研究领域才逐步得到重视。 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