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船舶行业概况的分析,发现我国的造船企业与先进国家的造船企业存在着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造船产量不够高;技术差距大,高技术产品少;串行设计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生产效率低;成本偏高;生产模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集成度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外造船行业通过广泛运用并行设计、虚拟设计以及虚拟企业等大幅度提高了船舶设计能力。49610
从国际方面看,世界上的造船强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就船舶生产设计技术做了以下研究[3]:
(1)日本:1956年-1999年造船量稳居全球的(30-50)%,居世界首位,以成组技术和并行工程为主导的造船体制已经建立。目前正向虚拟企业和造船的连续采办与全生命周期支援系统(CALS)方向发展,其职工人数已经从70年代的10多万人下降到目前的2万人。日本日立造船公司经过9年努力,研制成功了一种叫做HI-CADEG的计算机辅助造船CAD/CAM软件系统,它由船体、管系、电气和舱室布置4个主要子系统组成。
(2)韩国:近些年通过投巨资建立大型船坞、扩建设施和引进日本人才,全面实现了现代造船体制,建立了CIMS系统(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引进了CALS系统(连续采办与全生命周期支援系统),目前试图建立虚拟企业。20000年其造船量首次超过了日本(980万吨),达到1200万吨。韩国现代重工(世界上最大的船厂)与美国PTC公司合作开发以Windehill为核心的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系统。
(3)美国:90年代全面应用了并行工程,100%采用三维数据模型交互,代替了实物模型。2000年9月全美六大造船公司(电动船公司、巴士铁工厂、国家钢铁和造船公司、托德太平洋船厂、纽波特纽斯船厂、盎格尔斯船厂)联合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造船虚拟企业,实现了造船CALS系统(连续采办与全生命周期支援系统)。
国内方面在承受着国际船市激烈竞争的同时,也积极探讨着现代生产设计方法。
(1)引进与开发相结合,形成具有船总特色的计算机应用体系,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逐步形成了具有船总特色的计算机辅助造船技术体系,具体包含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引进软件的功能开发应用为主线,组织各有关单位进行功能开发研讨和应用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引进软件的作用,与此同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应用和自主开发水平;第二层次是针对CASIS-Ⅱ、Ⅲ的开发和应用,努力创造条件推广现有成果 ,抓紧新一轮的开发在应用、维护、完善、提高的过程中,使国产大型造船集成系统在船舶设计和生产中开花结果;第三层次是以中小型船厂为对象,开发具有一定特长的普及型软件系统(微机版本) ,扩大计算机应用领域。
(2)切实深化生产设计,使各工艺阶段的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完整、准确,如分段尺度、重量、流向、流入及流出时间、作业内容、工艺方法、技术指标、工时及材料定额等等,以实现科学化的计划管理。
(3)结合企业技术改造,提高造船机械化程度。在船体结构建造中,船体外板及型材加工是前道工序,是区域机装、区域涂装的基础。船体弯板和型材加工工作量占船体钢材加工量的20-30%,一般货船的平面分段占船体重量的40%左右,提高船体钢材加工和平面分段制造的机械化程度,对缩短造船周期十分重要。
(4)加强工艺技术研究,提高主体技术水平,为实现壳牺涂一体化区域造船法奠定技术基础。主要是:改变传统的装配方式和流程,使装配顺序和精度合理化,满足后道工序机械化、自动化作业需求;开展精度补偿技术和变形控制技术研究,努力提高精度控制技术水平,使平直分段无余量上船台的比例从80%提高到100%;开展预栖装、单元组装技术研究,大幅度提高预牺装比例;继续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焊接技术,重点研究应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单面焊技术、角焊缝自动焊技术,以及药芯焊丝的研究开发;继续研究应用高效除锈与涂装技术,重点提高除锈、涂装质量和生产效率,使涂装工时效率从1.5h/m²提高20-30% ,二次除锈比例从65%左右下降15%,涂料消耗系数缩小10%。 现代船舶生产设计技术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5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