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上前面提到工程项目管理是依托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的,从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演化。早在十八世纪国外开始对项目管理进行研究探索,希望通过积累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确定一种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科学家们取得了很丰富的成果。50137
提到项目管理不得不提的是甘特图(Gantt Chart),甘特图出现在上世纪初期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可见其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工程师甘特最早提出能有效地表示作业内容、实践进程和职责范围的横道图,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甘特图[3]。甘特图简单明了、易于绘制是它的优点,也是它至今仍然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随着人们对项目管理要求的提高其缺乏联系性、整体性和预见性的缺点,不利于使用于大型和复杂的工程项目管理。
二战以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并在其后的二三十年广泛地应用到工程项目建设中。在建设各种复杂的军事项目、科研项目、航天项目以及大型工程过程中,科学家们发明和总结了许多科学管理方法,就成为了后来项目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基础[4]。
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提出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 ),它解决了甘特图的缺点。在关键路线法中,工序与工序及工序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的很明确,人们能从整体和相关性角度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状况、关键工作和前后联系做研究。但是关键路线法也存在着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对作业时间产生影响各种因素,会导致关键路线的可靠性降低使得项目管理的效果得不到保证。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在1958年研制北极星导弹、潜艇过程中,提出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ology)[5]。计划评审技术是在关键路线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作业进程的时间评价、作业时间的不可控因素、计划实施的未来条件及路线实施的可靠程度,运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对数理统计信息进行分析,对项目实施可靠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机完成的任务是程序化的,这种方法将项目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解决仅仅归结于作业时间的变化和控制以及作业时间的评价和审核,对工程实际中的多界面和复杂环境的影响考虑不完全。虽然如此,其革命性的解决方法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要求,人们还是把计划评审技术当作是现代项目管理的起点。此后,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发展为项目管理学科,成为项目管理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6]。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解决工程项目所面临的多界面和复杂环境问题,人们研发了项目管理系统。论文网这种系统强调了对工程总体规划、矩阵组织和动态控制,具有计划、组织和控制的功能,其在解决项目组织内部存在多界面和组织与复杂环境之间的管理是卓有成效的[7]。项目管理系统成功运用的典范是阿波罗登月计划。1965年科学家们在欧洲成立了一个成员国几乎包括了欧洲所有国家的国际性组织——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69年美国也成立了项目管理学术组织——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8]。项目管理协会等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对于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将积累多年的管理技术和经验运用在“能源自主计划”中,并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后来逐渐形成新的评估方法[9]。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以前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人们开始总结项目管理实践理论,这一时期大量项目管理理论著作被出版。其中的代表是美国于1983年出版的《项目管理手册》,手册系统阐述了项目组织、项目寿命周期、项目规划、项目控制及项目管理中的行为尺度等概念[10]。同年美国国防部防务系统管理学院将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组织编写了《系统工程管理指南》,该指南是美国项目管理30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从1976年到1987年,为了将项目管理从通用惯例上升为标准,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经过20年的努力最终正式出版《项目管理概览》一书,对项目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 工程项目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5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