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研究体系很完备。1976年,Davice R.C[2] 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最大似然单脉冲公式。1993年,Nickle[3] 考虑了自适应相控阵雷达的角度估计问题。通过修正得到的自适应单脉冲程序可以应用到具有部分数字波束形成大阵列的子阵输出。通过对此程序的迭代可以减少误差,也就产生了“多级自适应单脉冲修正程序”。这项技术也适用于子阵输出。随后,Nickle研究自适应和波束最大似然估计后得到了2-D单脉冲技术。同时,他又提出了自适应单脉冲公式的泰勒一阶展开式,但要求差波束为和波束的导数,在大多数应用中是得不到满足的。1996年,针对这一缺点,Nickle[4] 升级了他先前对于任意子阵和任意和差波束权重的工作,在[4] 中提出一种任意和、差波束情况下的自适应单脉冲测角算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其算法的二文方向参数是相关的,实际上是二文联合一阶线性逼近算法[9] 。Nickle研究致力于此,2006年,他[6] 又对单脉冲估计算法做了详尽的阐述,总结了他这些年在本课题领域内的多数工作,得到了适用于自适应波束形成和各类子阵的自适应单脉冲角度估计公式,给出了影响估计精度的几个因素,并启发了后续的研究。7499
在国内,陈亮[8] 在参考Nickle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了一种利用投影方法实现单脉冲估计的算法。重庆大学的曹海林[1] 就基于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的单脉冲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总的看来,国外的研究始终主导着自适应单脉冲估计算法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进行科研,才能使国内的研究追赶上国际水平。 单脉冲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