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我国的内部控制主要以政府为导向,政府通过颁布相关法规来从外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要求。由于我国近代以来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内部控制理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内部控制大都应用于我国国有企业,理论上仍旧没有任何发展。而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内部控制的概念逐步引入,很多学者都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和归纳并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文献,也出现了研究视角相互杂糅的情况,间接反映了对于内部控制的实质仍旧没有形成一致的观念。分歧和争议的存在将推动着内部控制研究的继续进行。51880
从研究内容上看,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内部控制从会计内部控制逐渐发展成为全面内部控制。但仍然有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还需以会计控制为研究主线,即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仍旧是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尽管内部控制的对象趋于多元化,会计控制的核心地位是不变的。
我国内部控制的实施主要依靠于政府推动,具有强制性,而相关的民间组织力量则相对较弱,这与西方部分发达国家有所差异。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只有数量不多的大型企业能够做到自发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大部分中小企业则缺乏加强其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因此,增强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国外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发展时间,有相对深厚的历史渊源,研究成果也趋于成熟。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早是在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编写的《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管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这一报告中提出。内部控制体系的划分也是在1958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中给出标准,将内部控制体系划分为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两大分类: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发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论文网。1994年,美国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再次修订,使得内部控制理论的定义更加完整,也补充说明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及构成要素。然而,在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层面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仍存在重视的不足。所以,COSO于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进一步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弥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缺陷,阐明了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更好的经营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分析中不难得出,信息技术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较为深远,其不仅给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以及控制方法带来挑战,对于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更提高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国内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即便有早期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今后提供了借鉴,但其在深度和角度以及方法上都远不及国际先进水平。而对于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也不是一的生搬硬套,因为无论就内部还是外部环境而言,国内外企业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必须结合国内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总结,巧妙运用以达到综合效率最大化。
企业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5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