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综述对于旅游景区的相应管理,国外起步相对较早,国家公园这一概念,最早尤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于1832年首先提出。国家公园的主要意义应当在与景观资源的保护,资源环境的研究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朱华晟在《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一文中提到,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采用了国家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公私合作的,多元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即由联邦内政部所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主导国家公园的管理工作,在国会制定的法律条例下对国家公园进行管理,有关国家公园的法律和政策需经由社会各界像美国过会发起提案,通过后方可成立。
国内研究综述57305
邹统钎在《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一书》中提到,在我国,多业共生是中国旅游景区成功地常见模式,如农游合一、林游合一、渔游合一、牧游合一、商游合一模式。对于开发型景区,它的管理目标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主张在国家遗产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下,采取分级分类管理体制,国家级以上垄断性遗产应该逐步采用中央集权式管理,省级垄断竞争遗产则采取公有属地化管理与委托企业经营相机选择,而市县级以下的遗产可采用民有民营化管理。综上所述,国外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是将其转化为国家公园这一概念,根据其旅游资源的差异,再细分为不同类别的国家公园,分别进行管理。针对这一点,国外还制定了明确的法律管理体系,由国家主导,明确了景区管理的标准,从而达到统一管理,准确高效的效果。这样一来,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景区进行保护论文网,根据景区特点需要,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既可以对景区进行最妥善的管理,也可以优化政府资源,减少管理流程中的浪费。除了政府的行政手段,国外还大力宣传景区保护的重要性,使景区保护这一概念深入人心,法律和制度的管理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只有当人们心中有了景区保护这一概念并时刻遵守国家设定的管理办法,景区保护才可以确实达成。国内关于景区的管理办法和国外没有太多的差别,只是侧重点方面略有不同,且由于发展相对较晚,在制度上可能还存在漏洞,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景区管理将愈发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邹统钎.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50-51
[2] 赵黎明, 黄安民.旅游科学, 等. 旅游景区管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3-24
[3] 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M].华夏出版社,2002:12-14
[4]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9-70
[5] 林越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36-37
[6] 李友梅,刘春燕.环境社会学[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42-43
[7] 杜友珍,裴玉昌,吴洪亮.旅游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61-62
[8] 朱华晟,陈婉婧,任灵芝.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J].城市问题,2013,(5):11-12
[9] 张宏乔,张捷,陈友军,梁莉.旅游者环境意识分析及其景区环境管理意义——以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四川环境,2005,(6):9-11
[10] 冯海燕.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院报,2005,(10):4-5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6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