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滴灌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在发达国家,农业节水灌溉的研究历史已经有五十多年,目前他们节水灌溉的覆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推广并使用了喷灌技术[1],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90%以上的旱地使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美国的喷灌覆盖面积已占其灌溉面积的40%以上。另一方面,在微灌技术的研究上,以色列和美国遥遥领先,他们对灌溉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这个全新的理论是:将富含养分的水一点点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周围的土壤之中,使根部土壤中所含有的水、肥、气、热等维持协调稳定,从而实现作物的高产 [2]。除却微灌技术和喷灌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发达国家想出了另一条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法,那就是农业自动化灌溉管理。先进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在美、英、德、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早已大量投入使用。他们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对灌溉区的用水状况实施监测报警以及动态管理[3],使用遥感技术来监测土壤结构成分以及作物生长发育情况。59218
总之,发达国家研究出的节水灌溉控制器功能已经十分健全,产品形成了一个系列,并开始朝着两种方向发展:大型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小型单机控制系统,这些节水控制器均可与主机双向通信,并可由主机对其实行远距离的操控。
国内滴灌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950年起,国内开始探究节水灌溉技术,并对当时国内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的需水规律、需水量以及灌溉制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描绘了国内广泛种植的农作物需水量的具体值线图,设立了全国性的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1970年,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了节水灌溉的制度方面,其中包括灌水时期、灌水限额、灌水周期等内容。根据供水量与农作物生长和产量之间的联系,通过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分配恰当的水量,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及根系吸收肥料转化为产量的效率,进一步实现作物高产和高水分生产率的目标。但是,这个时期的探究是以传统的充分灌溉模式为根据的。1980年开始,大多数科研者停止了对充分灌溉的探究,转而进行节水型劣态、亚劣态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传统的充分灌溉,节水灌溉导致的农作物产量的减少幅度并不大。随后的几年里,调亏灌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1]。1970年,我国开始在微灌领域进行探索论文网。1975年后,我国在山西省、河南省以及江苏省多个地区开始渗灌实验。但这项技术并未得到普及,自动控制的理念也没有得到运用。1981年到1986年,我国消化吸收完从墨西哥引进的首套滴灌系统,开始研究推广滴灌技术。1987年至今,我国进入自主研发生产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拥有研发完成的智能灌溉控制设备,并且已经投入使用。例如:2000型温室智能灌溉施肥系统,其具备自动控制、手动控制等多种控制模式,可以依据现实要求自由运用各种模式[4],从此系统国内各地的应用状况来看,灌溉及时准确,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无法在大面积的农田使用。
总之,我国拥有的大量灌溉控制系统中,大多数系统规模不大,适用范围小,太过限制在探究实验阶段,实际生产应用的产品价格高昂。即使农民知道使用此系统能够达到节能、节水、增产的目的,但由于大多数农民缺少资金,无法承担庞大的一次性投资,故而这些灌溉控制器无法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
我国节水灌溉自动控制器的研发行业与国外相应研发企业相比,存在如下问题:
1、技术研发体系在国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规范;
2、在产品立项前,市场管理活动没有得到规范; 国内外滴灌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6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