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于青蒿素所做的研究主要从其药学作用和化学性质方面开展。对于其药学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抗疟作用,抗血吸虫作用[2],抗肿瘤的作用,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作用[3],抗孕作用[4],治疗弓型虫感染作用,对心血管的作用[5],抗纤维化作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6],其它作用[7]。而在青蒿素的提取和合成方面,赵兵等[8]通过对比各地区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发现仅有在中国西南地区生长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超过一个百分点。还有其它关于青蒿素化学合成方面的研究,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对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的结构和合成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工作[9]。1986年,Xu等[10]报道了青蒿素的全合成途径,其合成以 香料醛为原料,经十几步合成青蒿素。2006年又Ro等[11]通过组合生物合成法,利用代谢工程得到了153 mg /L的紫穗槐-4, 11-二烯和115 mg /L的青蒿酸。还有对青蒿素其它性质方面的研究,如2002年张亚[12]在提出了青蒿素的测定方法,包括定性分析:薄层层析法、显色法、异羟肟酸反应法、2,4二硝基苯肼反应法。定量分析法:利用青蒿素分子的过氧基进行测定;利用内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开环的特性;薄层扫描定量法;还原性电化学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E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C)。这些都是高效,精确的测定青蒿素含量的方法。2000年程永浩[13]等对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11种青蒿素分子进行了研究。他们采取半经验的MNDO方法对他们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从电子结构的角度探讨了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发现1,2,4-三口恶烷结构可能是此类药物的主要活性部分。更有青蒿等结构协约组,刘静明等[14-17]多人对近年来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及类似物的药效进行了测试研究。秦拢等[18]对青蒿素的纯化也作出了相应的报道。李英等[19]对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也进行了研究。双氢青蒿素的合成与制备也有大量的文献[20-23]。虽然对青蒿素研究的是非常广泛,但对它危险性分级的研究是少之又少。60466
[1] 吴毓林. 青蒿素—历史和现实中的启示[J]. 化学进展, 2009, 21(11): 2366-2367.
[2] 王善青, 蒙锋, 沈恒等. 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伍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2, 20(3): 180-182.
[3] 叶彬, 陈雅棠, 刘成伟. 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0, 16(4): 21.
[4] 徐继红, 章元沛. 双氢青蒿素与青蒿琥酯的抗孕作用[J]. 药学学报, 1996, 31(2): 657.
[5] 胡水银, 刘骏, 汪斌等. 青蒿琥酯对防范人群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杂志, 2000, 18(2): 113.
[6] 杨耀芳.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 中国临床药学志, 2003, 12(4): 253- 257.
[7] 李伟, 石崇荣. 青蒿素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03, 14(2): 118.
[8] 赵兵, 王玉春, 欧阳藩. 青蒿药用成分提取分离现状[J]. 中草药, 1998, 11: 784-786.
[9] 许杏祥, 朱杰, 黄大中, 等. 化学快报, 1983, 41: 574-575.
[10] Xu X X, Zhu J, Huang D Z, et al. Tetrahedron, 1986. 42: 819-828.
[11] RO D K, PARADISE E M, OUELLET M, et al. Production of the antimalarial drug precursor artemisinic acid in engineered yeast[J]. Nature, 2006, 440:940-943.
[12] 张亚. 抗疟新药研究现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0: 129-130.
[13] 程永浩, 李晓艳, 郑世钧.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量子化学及构效关系研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0, 17(1): 21-22.
[14] 青蒿等结构协约组. 科学通报, 1977,(22): 142.论文网
[15] 刘静明, 倪慕云, 樊菊芬. 化学通报, 1979,(37). 青蒿素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6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