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德国SchonungA等人率先提出了脉冲宽度调制变频的思想,即把通信系统中的PWM应用于电气传动。这种技术是利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电压脉冲列,并通过控制电压脉冲宽度或周期以达到变压的目的,或者通过控制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列的周期以达到变压变频的目的。以这种技术组成的PWM型逆变器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高、输出波形好的特点,为近代交流调速系统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优化了变频装置的性能,适用于各种交流调速系统,为交流调速技术的普及发挥了重大作用。60525
1972年,德国西门子的F.Blaschke提出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空间矢量控制理论,该理论通过矢量旋转变换和转子磁场定向,将定子电流分解为与磁场方向一致的励磁分量和与磁场方向正交的转矩分量,得到类似直流电动机的解耦的数学模型,使交流电动机的控制性能得以接近或达到他励直流电机的性能。1980年,德国人Leonhard为首的研究小组在应用微处理器的矢量控制的研究中取得进展,使矢量控制得以实用化。
近年来,德国H.W.Vander Broeck教授等人将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空间矢量控制理论引入到逆变器及其控制中,提出了SVPWM策略,此方法控制简单,数字化实现方便,能明显减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分及电机的谐波损耗,降低脉动转矩,具有较高的直流电压利用率,该新型的PWM方式一经问世,就迅速在工程上特别是在电机调速方面得到广泛的运用。
2 SVPWM算法 论文网
早期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技术)逆变控制,其目的是使输出电压正弦化,即希望直流电压利用率高而谐波含量低,在此目标下产生了电压型逆变电路。这种电路就其输出电流而言是开环的,它可能远非正弦波,因为在电压型逆变电路中,输出电流的波形会受到负载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电动机电流谐波不仅使损耗增加,还会产生脉动转矩,影响电动机性能,据此便有了电流型控制方式的出现,它直接追求输出电流的正弦化,这比只着眼于输出电压是迸了一步,然而,就交流调速而言,电动机电流正弦化,这比只着眼于输出电压是迸了一步,然而,就交流调速而言,电动机电流正弦化的目的是希望在空间建立圆形磁链轨迹,从而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
因此,从交流电机的角度出发,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三相对称交流电机定子的理想磁链圆为基准,由三相桥式逆变器不同开关工作状态所形成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基准磁链圆,在追踪过程中,将逆变器的开关工作状态作适当的切换,从而形成PWM波,这种按磁链轨迹为圆的目标来形成的PWM控制信号的方法称为磁链跟踪型PWM控制,由于磁链轨迹可借助电压空间矢量相加得到,故又称为电压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技术(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
SVPWM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6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