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供弹技术至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TRW公司和瑞士布来公司于1964年开始研制的TRW6425型25mm多用途炮就较早的运用了这一技术,使自动机实现了双路供弹和自动选择弹种。“一炮多用”的设计思想渐渐地开始影响到很多国家的武器研究。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也相继投入到该技术的研究中。61144
时至今日,双路供弹机的结构形式已经发展出很多种,按供弹机在转换弹种时的运动方式分类,有移动式双路供弹机、摆动式双路供弹机。如果按驱动能量分,则有内能源双路供弹机、外能源双路供弹机。如果按弹链的有无则可分为有弹链式双路供弹机、无弹链式双路供弹机等。例如某导气式双路供弹机采用火药燃气驱动,弹链供弹,可提供两种不同弹种的弹,根据需要可快速自动转换弹种[1]。
国外研究现状
如同前面在双路供弹技术的发展史中提到的,最早的双路供弹技术还是被运用到了火炮上。之后随着各国的研究工作的深入,一批运用了双路供弹技术的多用途炮相继问世。以美、法、德、俄、瑞士五国为例。法国研制的M811型25mm自动炮和M781型30mm自动炮,德国研制的RH202型自动炮和毛瑟 MK30x173mm自动炮,俄罗斯的2A72型30mm自动炮、G12型20mm自动炮,瑞士的KBA型25mm自动炮,美国的M242型链式机关炮[2]。
这些武器也被装备在各国的步兵战车上,进一步提升步兵战车的作战能力。例如法国的VBCI步兵战车的武器系统。炮塔为“龙”式单人炮塔。其主战为1门M811型25毫米自动炮(如图1.1),可实现双向供弹,在射击时可简单地通过一个控制杆来切换炮弹。两种炮弹的发射速度分别为125发/分钟和400发/分钟,还可以单发、3连发和10连发。发射的弹种有: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T)、曳光脱壳穿甲弹(APDS—T)等 [3]。
法国M811型25mm自动炮
美国的M242型25毫米“大毒蛇”自动炮(图1.2)也是双路供弹双向稳定。该火炮前后弹箱各210发,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高爆燃烧弹等。该自动炮的最大有效射程达到了2000米,最大射程为4000米,最大射速可达到550发/分钟。采用了双链轮进行供弹,可迅速实现弹种的更换[4]。
M242型“大毒蛇”机关炮
俄罗斯的2A72型30毫米自动炮采用的是单向双路供弹的形式进行供弹,射击时,可通过自动炮上的弹种转换手柄来进行弹种切换。从左向右,分上、下两路(一路为榴弹、另外一路为穿甲弹)为自动炮供弹。采用弹链供弹形式来保证连续射击。该自动炮供输弹系统在结构上大致可分为六大部分:柔性导引、固定模板、刚性导引、拉送机构、左弹仓、右弹仓 [5]。
瑞士的25毫米自动炮(图1.3)采了一种轻型双路弹链供弹装置。该装置装有快速选弹装置,可以直接将一种弹转换成另一种弹,这就确保了较高的首发弹命中率,即使采用的弹种弹道性能不同(例如从曳光燃烧弹转换成曳光脱壳穿甲弹时)也能首发命中。从一种弹转换成另一种弹只需要2秒钟左右[6]。
瑞士的厄利肯公司的25mm弹药的机关炮论文网
纵观国外的双路供弹技术的武器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双路供弹技术更多地是被运用到2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自动炮上,多用于车载、舰载和直升机上。我们能查阅到的将双路供弹技术运用到20毫米以下的自动武器却是很少,新加坡的CIS 50MG就是鲜有的代表性武器。
CIS 12.7mm大口径机枪的设计始于1983年。设计要求是质量小,火力强,能够替代新加坡军队现役的M2HB式12.7mm机枪。该机枪质量小,火力持续性强、勤务性好。枪该枪采用的是导气式工作原理,两个导气活塞分别联接在枪机框的两侧。射击时火药气体推动活塞和枪机框后坐,枪机框又适时迫使枪机回转,实现开锁,并完成抽抛壳动作。这种结构使该枪动作可靠、平稳,利于保证精度。枪管可以迅速更换,闭锁间隙是固有的,不用再作调整。同时该枪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供弹机构比较特殊,可以选择左或右向供弹。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选择操作。可在左、右弹箱内挂不同弹种,根据战斗需要,选择不同弹种。该枪可发射12.7mm普通弹和新加坡的脱壳穿甲弹。该枪通过弹链供弹,理论射速达到400至600发/分钟。最大有效射程达到了1830米[7]。 国内外双路供弹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6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