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P(DAC-AM)共聚物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21-02-27 20:26来源:毕业论文
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cryloyl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简称DAC)和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M)的共聚物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oly (acrylamide-co-(2-(methacryloyloxy) ethyltrimethylammo

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cryloyl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简称DAC)和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M)的共聚物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oly (acrylamide-co-(2-(methacryloyloxy) eth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简称P(DAC-AM),结构如图1所示) 是一种高效水溶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分子链 (m,n为自然数)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DAC-AM))63647

 P(DAC-AM)的结构示意图

上带有季铵阳离子基团,可以通过改变阳离子度得到不同的产品,以处理不同特征的污水。其通过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使带负电荷的胶体颗粒和其他污染物质脱稳而去除,因而具有良好的除浊、脱色等功能,特别适用于胶体物质含量高的废水、污泥脱水和有色废水的处理等[1]。目前,发达国家CPAM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市场占有率在美国日本达80%以上,我国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大多是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仅占20%左右,且大多数是以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为主的产品,相对分子质量较低 ,阳离子度覆盖不全,固体产物溶解性较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处理工业发展的“瓶颈”[2]。

1982年,Jean Cabestany[3]采用氢过氧化枯烯、环己烷、乙酰丙酮铁、丙酮组成的复合引发剂用于制备阳离子度30%的P(DAC-AM),得到的共聚物特征黏度为6dL/g(1mol/L NaCl溶液,30℃,乌氏粘度计)的P(DAC-AM)干粉产品。这是最早的有关DAC和AM共聚物的文献,其特征粘度值为目前国外制备P(DAC-AM)干粉产品文献报道的最高值。在现有外文文献中,很多都是对产物的性质,结构进行研究[4],很少对其完整的工艺的研究进行报道。例如:2009年,Ricardo Losada[5]对共聚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2010年T.O. Chimamkpam[6]和2011年Maria G. Rasteiro[7]都对共聚物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关于制备共聚物P(DAC-AM)的工艺的文献报道比较的多。2004年,丁伟[8]等人采用了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氢钠、功能性单体DA及其它助剂组成的低温复合引发体系来引发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cryloyl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简称AETMAC,即DAC)与丙烯酰胺(AM)水溶液绝热聚合反应,得到溶解性能很好、阳离子度为10%~70%,分子量(1~2)×107([η]=3.73×10-4M0.66,黏度测试方法:1mol/L NaCl溶液,30℃,乌氏粘度计)的P(DAC- AM)干粉。这是比较系列化的对引发剂含量、单体浓度等的研究,但是它并没有针对某个特定的阳离子度产物进行工艺研究的报道。论文网

2008年,王春晓[9]等人在水溶液中,以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聚合,制备出阳离子度60%~70%,固含量60%~70%的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 的共聚物P(AM- DAC) 絮凝剂,实验表明在10℃下引发聚合,单体质量分数60%,引发剂m(亚硫酸氢钠): m(过硫酸钾): m(尿素) =1:1:1,用量分别为聚合单体的质量分数0.1%,m(AM) : m(DAC) =1:8(阳离子度为74.6%),pH值为5时,生成的胶体聚合物的[η]达4dL/g以上(乌式粘度计,1.00mol/LNaCl,(30±0.1)℃)。本文献采用得方法很简单,但是它同样没有对某一种具体的阳离子度产物进行工艺研究的报道。

2009年,李志文[10]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原料,采用水溶液光辅助引发聚合法合成了P(DAC-AM)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并采用FT-IR技术对所得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到的P(DAC-AM)的较佳合成工艺是:单体浓度40%,阳离子度50%(质量比),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0.0020%,偶氮类引发剂用量0.0020%,络合剂用量0.0030%,助溶剂用量1.5%,稳定剂用量0.0040%,pH=4,引发温度15℃,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5h,在上述条件下,所得粉状产物的特性粘数为16.40dL/g(乌式粘度计,(30±0.05)℃,1mol/LNaCl),溶解时间42min。该文献采用了水溶液光辅助引发,得到的产物黏度比较高。 P(DAC-AM)共聚物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7027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