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国内外串联战斗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7-05-21 14:07来源:毕业论文
为了对付不断增厚的均质装甲和新出现的复合装甲,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对串联战斗部进行研究。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串联战斗部主要有破破式、破爆式、穿破式、

为了对付不断增厚的均质装甲和新出现的复合装甲,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对串联战斗部进行研究。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串联战斗部主要有破—破式、破—爆式、穿—破式、穿—爆式、多级串联战斗部以及多用途串联战斗部等。8945
破—破式串联战斗部由前后两级空心装药组成,通常用于对付爆炸反应装甲,美国的陶2和海尔法等先进的破甲弹均采用了这种结构。典型的用于反击爆炸反应装甲的破—破式串联战斗部如图1.2.1所示[3] 。其工作原理为:当战斗部撞击目标时,口径较小的前级副装药首先起爆,用前级装药产生的射流引爆爆炸反应装甲的外层炸药,并且在后级主装药产生的射流到达之前,前级副装药对反应装甲炸药层的作用消失,使爆炸反应装甲失去破坏后级主装药射流的能力。这种串联战斗部的缺点是,前级副装药射流形成的孔径比较小,后级主装药射流在孔中容易产生感生冲击波,削弱主装药射流的侵彻能力,不适合对付均质装甲和复合装甲。
 图1.2.1 对付爆炸反应装甲的串联战斗部装药
美军于80年代首先装备在美国陆军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上的海尔法导弹如图1.2.2所示,其战斗部直径为178 ,最大射程为8000 ,可穿透厚度达1400 的标准装甲钢[4] 。通过更换不同的导引头或战斗部等部件,“海尔法”已形成了一个系列,主要有AGM-114A/B/K/D等多种型号。其中A型已淘汰。目前使用的B/K/D型和其它改进型。其中90年代以后问世的AGM-114K、L和N很能反映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
 图1.2.2 AGM-ll4A海尔法导弹结构示意图
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串联空心装药战斗部,其主装药前面安装了一个小型的PBX炸药的前级装药,用以引爆爆炸式反应装甲,前后两级装药之间有一绝缘筒,以避免前级装药对后级主装药的影响。串联战斗部上装有光电近炸传感器,以保证前级主装药在最佳距离起爆,同时也可避开飞行的反应装甲板对主装药的碰撞,该串联战斗部直径为127 ,对带爆炸式反应装甲的轧制均质装甲的侵彻深度达1020 。
除了对付爆炸反应装甲,破—破式串联战斗部也可以用来提高战斗部毁伤威力。1965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研究所申请了一项串联战斗部结构的专利,如图1.2.3所示。在这种串联战斗部结构结构中,第一级装药1所形成的射流进行穿孔,第二级装药2形成的射流对穿孔加深。因此,这种串联装药结构能使破甲能力提高。在这种结构中,第一级装药1底部装有平面金属圈(传爆板3),它在第一级装药1爆轰作用下被推动,以一定的速度越过空气间隔冲击并引爆第二级装药2。装药中心装有金属护管4,为第一级装药形成的射流提供通路,且装药起爆后在爆轰的作用下金属护管被压垮,可以切断不起作用的杵体,以减少两射流间的延迟时间(一般延迟时间约为30~50 )。这种串联装药结构,在战斗部口径和重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增加了射流的有效长度,适合对付均质装甲和复合装甲。
 图1.2.3 美国串联战斗部结构专利
德国也申请过一种串联装药结构的专利,如图1.2.4所示。一级装药起爆后,通过传爆药后才能起爆二级装药。1991年,法国装备的ACCP Eryx反坦克导弹采用了类似的串联战斗部结构,战斗部直径为135 ,最大射程600 ,破甲深度达900 厚标准均质装甲钢。
 图1.2.4 德国串联装药结构专利
随着复合装甲、间隙装甲和爆炸式反应装甲等的出现,大大地削弱了破甲弹的破甲能力。原有的2级串联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已难以击穿具有爆炸式反应装甲防护的复合装甲。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研制三级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如俄罗斯的125 尾翼稳定破甲弹的战斗部就是三级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它可击穿60°倾角,具有爆炸式反应装甲防护的350 厚的主装甲[5] 。三级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的结构见图1.2.5。 国内外串联战斗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749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