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比较晚,我国70年代国内开挖深度达到10m以上的基坑工程比较少,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当时,上海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大多埋深在4m左右。北京在七十年代初建成了深20m的地下铁道区间车站。八十年代后,北京、上海、广东、天津以及其他城市施工的深基坑陆续增加,开挖深度一般在8m左右,少数超过10m。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m的比比皆是。为总结各地积累的深基坑设计和施工的经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会,相继召开过多次全国和地方的深基坑学术会议,并出版有关论文集。为了总结我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经验,九十年代后相继在武汉市、广东省及上海市等编制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有关法规,并已编制了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法规。但我国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所形成的开放大市场和与国际接轨的外向型运作,使我国的基坑工程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东西方模式并存的独特格局,而在技术进步和发展上,又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平衡。69801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高潮的兴起,许多城市新建和进行改建、扩建,特别是近年在沿海开放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或地下空间的逐渐开发和利用,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形成了近年国内岩土工程建设项目的热点。多种形式的围护结构,如排桩挡土、排桩与水泥土复合围护、水泥土搅拌桩支挡、引进的SMW工法以及地下连续墙等,已经逐步打破了以前单一的板桩(钢板桩、混凝土板桩等)围护的模式而形成了多样化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发展与更新的势头。
深基坑工程在国外称为“深开挖工程”(Deep Excavation),这比称之为“深基坑”更合适。因为为了设置建筑物的地下室需开挖深基坑,这只是深基坑开挖的一种类型。深开挖还包括为了埋设各种地下设施而必须进行的深层开挖。论文网
20世纪20年代,K.Terzaghi的《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的先后问世,标志着本学科走向系统和成型,带动了各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本门学科和技术的各个方面的探索、深入与提高。20世纪40年代 Terzaghi 和 Peck 等人就提出了预估挖土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原理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和修正。50年代 Bjerrum 和 Eide 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了仪器进行监测,此后的大量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0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愈益要求开发三维城市空间。目前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得到开发利用,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库、地下街道、地下商场、地下医院、地下仓库、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国外著名的地下工程有法国巴黎中央商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办公大楼和实验室、日本东京八重洲地下街等。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岩土工程界的发展(其中深基坑工程也不例外),各种新的设计计算理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不断地被用到建筑基坑工程中,室内外的调查和测试正在实现着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有效地减轻了劳动,提高了效率;岩土工程中非线性计算和数值分析方法得以具体操作和实现,促进了岩土工程关系和计算从线性向非线性这一质变的过渡;而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包括测试手段、方法与工具)的进步,加速了基坑工程中信息化施工的推行,反过来又迅速提高了人们对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和理论的认识,建筑基坑工程的设计原则正从强度破坏极限状态向着变形极限状态控制发展。目前有一部分内容正试行向着概率极限状态(可靠性设计方法)控制的新的方向发展,以便尽早与已经按照可靠性原则进行设计的上部结构设计方法相匹配。近年来,大、重型机械制造技术,特别是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的大功率、强动力施工机械和大型静动态测试仪器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基坑工程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在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率先使用的新的基础施工法(如SMW工法等)的相继问世,又极大地发展了软土开挖与围护的技术。 基坑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7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