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投入到流化床干燥技术研究领域。1938年,简单单层流化床干燥设备被应用于干燥白云石是世界上最早报道的流化床干燥设备,此后又不断地研究发明出了双层式、多层式、卧式多室式、喷雾式流化床和喷动式等流化床干燥设备。[1]1955年,Schmidt初步设计了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设备,就是将情性粒子加入到流化床内进行干燥,而后Franz应用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设备干燥海水,发现可以达到提高干燥效率的效果。1970年,Qingenblik等人初步研究了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设备的干燥性能和操作条件。71086
1985年,Pries和Casteleijn在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设备中进行了淀粉干燥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其干燥效率良好,从而推动了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设备的发展和使用。1960年,前苏联Gelperin等人初步设想将离心、流化和干燥集于一体,提出了离心流化床干燥(简称CFB)的概念,是世界上最早提出CFB概念的学者;而后通过离心流化床干燥器干燥颗粒状物料,并且得到较好的干燥效率。1971年,美国研究人员Lazar等人试着用离心流化床干燥食品固体颗粒物料,发现其干燥效率良好,从而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离心流化床干燥设备(简称CFBD)。1972年,Brown和Farkas再用CFBD干燥辣椒片、胡萝卜块和土豆块等块状食品,研究发现其干燥效率较好。2001年,薛付英等人通过试验研究了CFBD干燥粮食、蔬菜等种固体颗粒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离心流化床干燥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可适用于干燥的固体颗粒直径范围扩大,为1毫米至10毫米;同时也可适用于干燥常规流化床干燥达不到良好流化态化效果的固体物料,如不均匀的颗粒状、柱状、块状及粘性大的固体物料。1986年,Alsetter和Schiele通过试验研究了具有搅拌功能流化床干燥设备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其流速分布均匀,干燥效率良好。1998年,Watano等人通过试验研究了具有搅拌功能流化床干燥设备的热量传递机理和干燥特性,着重探索分析了流化床干燥工艺参数(热空气温度、热空气流速、固体颗粒粒径和搅拌转速)对热量传递系数的影响情况,从而建立了传热系数的经验方程式。2002年,王永刚和杨小静两位学者都通过试验和理论研究分析了流化床干燥玉米时干燥速度和干燥能力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热空气温度是干燥速度和干燥能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热空气温度上升时,干燥的速度越来越快,干燥的能力也就越强。1983年,Ringer和Mujumdar对振动流化床(VFB)中的干燥特性和传热效率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建立了VFB热量传递模型。2004年,袁长明通过试验研究了GLW型振动流化床干燥设备干燥玉米的干燥特性论文网,着重探索了热空气温度、热空气速度、振动强度和床层颗粒的厚度对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玉米的失水率、干燥强度、干燥速率和单位能耗与热空气温度和速度之间的回归方程。Roman等人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喷动流化床干燥质量传递速率的特性,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干燥过程中质量传递速率,当Nu数和Sh数都大于2时,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2009年,刘显茜等人根据二相流理论,建立了气流化干燥含湿氧化铝颗粒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含湿氧化铝颗粒流化床干燥含水量的变化规律。2010年,牛海霞等人根据过热蒸汽流化床干燥的机理和双流体的理论,建立了油菜籽干燥的二维轴对称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该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油菜籽常压下在过热蒸汽流化床干燥设备内的运动和干燥过程的特性。周建立对带式干燥机的干燥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干燥传热方程,得到了质量扩散系数值,这对干燥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流化床干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