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湿地研究最早开始于新中国建立后在原苏联影响下开始的沼泽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沼泽的类型、形成原因、变化规律等。我国在50~70年代由于城市化的进程曾支持湿地的大规模开发垦殖,因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这才引起政府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湿地景观调查中开始应用遥感技术,直到80年代湿地才开始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此,国内针对湿地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晚,对湿地景观的认识除了湿地景观现状、要素组成,分布特征外,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土地资源开发占用湿地面积和人类活动影响带来的湿地景观变化过程[3]。目前,国内在湿地领域应用研究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湿地的资源调查、湿地的识别、分类、动态变化监测、制图及湿地信息系统研制等。浙江省于1994年开始,利用遥感技术结合GIS、GPS技术及外业调查,花了七年的时间,对浙江省的湿地类型、湿地面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和湿地动物、植被进行重点调查研究。其主要利用的遥感数据为1998年Lnadsast5TM数据,通过对TM数据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形成l:50000比例尺的TM影像。在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和各类湿地判读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部分湿地进行野外实地验证与调绘,对判读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将湿地界线绘到1:50000原版地形图上编制湿地分布图。7196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的研究范围相对国内的更加广泛,研究也更加细致。很早之前论文网,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研究的重点地区在芬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湿地。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湿地景观各要素类型的划分、描述、制图,以及对引起湿地景观变化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3]。国外的研究主要从湿地的定义出发,根据湿地的形成原因和研究的需要对湿地进行相关调查,包括湿地类型、湿地面积、湿地分布等方面,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与全球环境变化问题的关系上,有关湿地景观变化对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了。近几年来,国外对湿地景观的研究主是以TM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制作湿地景观图,然后观察某个时间段内的景观动态变化。还有些其他研究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湿地的环境,并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建立模型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海洋、内陆和人工三个体系的专用模型。这些都会影响预测的精度,而且这些模型都过于抽象,建立的过程也比较难实现,所以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迫切地需要一个更直观明了的方式表现出来。
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