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上,唐晓雯和尚新春[13]将一根材料为紫铜的矩形截面梁和一根材料为铝合金的矩形截面梁紧密的粘合在一起,通过加压、加温处理后,制成双金属叠合梁,并运用电测技 术对双金属叠合梁的弯曲正应力进行了测试,根据弹性叠合梁弯曲的 Timoshenko 理论,计 算了均布载荷作用下简支叠合梁的弯曲正应力,并将理论值与试验值相比较,分析得出结 论。孙振东等[14]运用电测法试验对单梁纯弯曲和叠合梁纯弯曲与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进行 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于横力弯曲状态下的叠合梁,其上、下梁单梁的弯曲 正应力不同,并且分析出了其不同的原因。文善任等[15]介绍了同材料与不同材料的叠合梁 的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对材料为 Q235 钢材的单梁与材料为 45 号钢材的单梁、 材料为 45 号钢材的单梁与材料为铝合金的单梁相叠合而成的叠合梁的应力应变值进行电 测法试验测量,然后将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材料的单梁组成 的叠合梁的应力分布不同,原因是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不同。鲁书浓等[16]从试验课程的内 容设计、试验装置设计、叠合梁理论计算等方面入手,拓展了电测法试验的教学内容,重 新设计了叠合梁试验课程,利用试验仪器设备采集试验数据,并通过对比理论计算结果进 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叠合梁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的理解。李秀莲[17] 通过理论公式分析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单梁与两根截面尺寸相同、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 矩形截面梁叠合而成的叠合梁的应力分布情况,并且通过电测法试验研究证明了理论推算 的正确性。赵至善等[18]推导出了两根材料为钢材的单梁、材料为钢材的单梁与材料为铝合 金的单梁相叠合而成的叠合梁在其两端受到一对集中载荷的作用而发生纯弯曲时的正应 力分布的简化计算方法及其分布规律,并用电测法对它们进行试验测量,通过试验测试值 与理论分析值的对比可以发现,简化计算方法的精度要求可以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要求。任 永臻和陈茶花[19]通过几何、物理与静力学关系对纯弯曲时正应力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用 电测法试验对两种不同材料的单梁组成的叠合梁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产生纯弯曲的应力应 变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发现,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具有较 高的准确度和精度。刘强等[20]基于经典的叠合理论依据,建立了一个新型的不同材料的叠 合梁分析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受力特性分析推导出了该模型的刚度方程,达到了准确分析 不同材料的叠合梁在受到外载荷时发生弯曲变形的全过程。高金良和吴筱峰[21]推导出了用 自由叠合和完全整体性连接这两种叠合方式叠合而成的叠合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并制作了由材料为钢的单梁和材料为铝的单梁以自由叠合和楔块连接两种叠合方式进行 叠合的叠合梁进行了电测法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值与试验结果基本相同。武 宗良等[22]通过在叠合梁两单梁的交界处加入树脂薄膜来减少摩擦力并将之与没有加入树 脂薄层的叠合梁进行电测法试验对比,研究了叠合梁两单梁之间的摩擦力对应变值的影 响。郑碧玉等[23]建立了单梁、自由叠合梁和楔块叠合梁的力学模型,并对其受力状态下的 内力变化情况、应力分布情况、应变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又推导了三者的弯曲正应力计算 公式,通过理论计算值和试验测量值的对比发现,在同样的外载荷作用下,自由叠合梁的 弯曲正应力数值最大,楔块叠合梁的弯曲正应力数值次之,单梁的弯曲正应力数值是三者中最小的。杨磊和郑妍[24]通过对完全刚性楔块连接的叠合梁与自由叠合的叠合梁的简化模 型进行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此外,还设计并制作了相应的叠合梁应变电测法测试试验装 置和试验过程,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杨亚平[25 通过对 两根截面形状大小相同但一根材料为钢和一根材料为铝的单梁加楔块叠合而成的叠合梁 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测量,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两种不 同叠合方式的叠合梁各自的承载能力、内力分布以及应力分布。论文网 叠合梁研究现状概况(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