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PID控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但人们依旧花大量时间在上面,值得一体的是国际对这种技术的重视。被控对象有很多种,对于一阶惯性加纯延迟的对象,人们用Z-N法去解决,而普通对象,通过曲线拟合把其当作一个一阶惯性加纯滞后的对象去解决。随着人们对PID参数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整定参数的方法出现了。73452
从21世纪开始,国人也在此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和一位又一位的研究者的开拓,PID参数整定技术已经越来越具体明朗。曾振平、王振滨、李勇男、张立群等学者都对参数整定设计出了新方法,通过对参数整定方法的改进,进而把PID研究推进了一大步。李丽香、马建伟、李银伢、张兴华等学者都发表了文章,在文章中通过各种理论介绍了PID,并提出了一些理论来改进参数调节技术,为PID控制的发展提供了牢靠的理论依据。例如控制理论中的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理论等,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6]。论文网
虽然PID控制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真正令人完成满意的却不是太多。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控制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研究,寻找更好的控制方法来改进。
参考文献
[1] 周润景、张丽娜、丁莉。基于Proteus的电路及单片机设计与仿真(第二版)[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2] 朱清慧。 Proteus显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郭一楠、常俊林、赵峻等。过程控制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张毅刚、彭喜源、谭晓军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6] 李学礼。 基于Proteus的8051单片机实例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7] 邹久朋。 80C51单片机实用技术[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8] 齐志才、赵继印。 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 高金源、夏洁。 计算机控制系统[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 陶永华。 新型PID控制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1] 潘新民。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2] 吴占雄,王友钊。 基于80C51单片机的智能PID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M]。 《电子器件》,2006年第03期
[13] 马忠梅。 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
[14] 薛均义、张彦斌、虞鹤松等。 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5] 张普光。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与研究[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16] 黄友锐、曲立国。PID控制器参数整定与实现[M]。科学出版社,2010
[17] Bennett S。The Past of PID Controllers。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J],2001
[18] Min Sen chiu;Cui Shan;Wang Qingguoi。Intermal Model Control Design for Transition Control[J],2000
[19] Ho WK,Lim and Xu Wen,Optimal gain and phase margin tuning for PID control。Automation[J],1998
[20] Astrom K J,Hang C C,Persson and Ho W K,Towards Intelligent PID control。 Automation[J],1992
[21] M Zhuang,D。P。Atherton, Automatic tuning of optimum PID controllers[J], IEE proceedings Control and Application,1993
PID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