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根据突发事件下应急管理工作内容的特征,有人以多目标决策为前提,构建了 应急选址模型[18]。此类模型借鉴了传统最大覆盖模型、基于P-中心的模型等传统多种模型的 优势,用于救援过程中不同情况的解决方法,借助实际实例求解模型结果和策略。
在2009年,有学者同样将减少预算为目标,结合了重心法、求解短路径算法以及层次分 析法这三种方法[19],提出在网络化的背景下单一应急中心选址的问题,采用三阶段算法求解 并通过实际案例对模型求解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2010年,基于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化的复杂度提高,单一目标或应急中心不能适应线路众多产生的多个需求站点。开始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模型转变[20],同时考虑减少响应时间和应 急救援服务站点的数量的双重因素。这一多目标模型的主要约束条件为:该模型下的每一个
需求站点至少被一个救援服务站点覆盖,保障救援服务能力;关键站点默认为设置救援服务 站点。最后,这一模型以天津地铁线网为实际案例进行应用和求解结果分析。
2011年,针对应急资源存储站点的选址问题,有学者基于加权网络进行应急资源存储站 点的优化选址研究[21],先是在无权网络下建立费用和安全性的约束条件,采用集合覆盖理论 得到物资储备点数量最少的方案集合。接下来将得到方案进行应急时间的计算,找出之前的 方案中所用时间最短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能够明显看出国外在选址问题上研究时间久,国内则起步较晚, 研究时间较短。一方面,国外选址研究时间久,早期的选址模型研究范围较广,涉及各类情 况的选址。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选址的研究受限于轨道交通的出现和存在时间,在这方面 的研究时间较短。不过,轨道交通的应急选址研究依然能够借助于早期的丰富理论基础迅速 的形成有针对性的各类选址模型和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相比国外的相关研究,国内的研究 则显得先天不足,后天缺乏创新。国内选址起步较晚,没有国外长时间的理论积累和扎实的 发展过程。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选址研究上也缺乏本质上的突破,主要集中在国外现 有理论模型的改善和优化上。
轨道交通选址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