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微观行人行为分析方面:
许婷[12]首次提出了“环境-心理-行为”三维影响模式,据此对行人及行人流的微观行为 机理进行了探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时空特性,对枢纽内的客流运动特征和流线组织 方案进行了逐一探讨并提出优化措施,构建出一套微观环境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客流流线 组织方案体系。
王洪臣[13]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的交通环境,利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 对实测数据 进行筛选和数据特征挖掘,分析行人微观特性对宏观运动规律的影响,为车站设计和行人交 通组织制定有效的策略。
马岳[14]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众多的观测数据予以加工处理,研究处于同一枢纽内使用不 同设施乘客的行为特点,建立了“3 种步速-个人空间”关系模型,逐一探讨枢纽内的客流运 动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最终制定了适用于微观环境下的组织方案。
(3)在站内设施设备布局方面: 邱华瑞[15]等人根据车站客流模式特征,对闸机类型进行匹配,以选择合适的闸机类型。
并且基于车站客流量,给出进站、出站、双向闸机数量配置要点探讨了基于客流流线的车站 闸机布局优化。
周冠宇[16]等人以非换乘站站厅为研究对象,以闸机设置与客流流线关系为区分点,分析 了各种类型地铁站厅的优缺点,探讨了闸机与其他设施的相对布局、闸机的数量与客流疏解 能力的关系,给出闸机布局分类优化方案。
钱泽林[17]对地铁枢纽站的管理方法,客流集散设施包括站厅、站台、楼梯、自动扶梯、 售检票设施和人行通道等设施的服务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地铁站内乘客的行为特征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乘客从下车至地面的整个疏散时间进行了计算。
禹丹丹[18]总结了旅客寻路行为和导向标识系统两方面的理论研究,通过大量跟踪、访谈、 问卷等调查,挖掘了旅客在枢纽地下空间内寻路行为特征和规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 利用寻路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 SRail 系统的二次开发,搭建了 “基于寻路行为的轨道交通枢纽导向标识布局方案仿真评估系统”。
高晶鑫 [19]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客运枢纽流线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流线分析的目标 对客运枢纽进行区域划分,分区域统计各类流线的数量,分析流线的静态分布规律,以流线 分析的理论方法为前提,结合系统布置设计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基于流线分析的改进的设施 布置方法。
Older S J[120]研究指出枢纽站内设施的变更对行人流具有较大的影响。
Modak S。K[21]提出了通过改进枢纽站内的设计布局来降低乘客的混乱程度的方法,提高了 乘客的通行速度,为乘客能够最快的识别运行方向和评价枢纽设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成功的运用到了孟买的两个铁路枢纽中。论文网
(4)在地铁站站导向标识布点方面: 舒垚[22]等人提出了一套使导向标识利用率最大化的布点优化方法。以南京市下马坊地铁
站为例,根据导向标识不同的功能定位,对其进行分类,在确定地铁站点服务范围的基础上, 从用地性质、接驳站点分布和道路网三方面分析了站点周边环境,从而确定客流流线,针对 不同类型的导向标识,通过分析判断和优化模型分别确定其初始布点位置。并对每个选址进 行合理性分析,最终得到布点方案。
刘行进[23]详细分析了城市客运枢纽的交通功能和建筑空间特性,并按照其交通方式组合 分成单一式客运枢纽和复合式客运枢纽,而后针对两种客运枢纽分别设计一套客流寻路特征 和导向问题的研究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流线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