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动载荷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时间:2022-02-19 20:04来源:毕业论文
动载荷识别的国内外研究概况70年代前后,首先有人提出了载荷识别这个概念,而且由于当时的世界形势,这种方法的首次使用就是在军事领域。之后,此项技术发展飞快,随着这项技

动载荷识别的国内外研究概况70年代前后,首先有人提出了载荷识别这个概念,而且由于当时的世界形势,这种方法的首次使用就是在军事领域。之后,此项技术发展飞快,随着这项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经济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人参加研究,研究成果很丰硕。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块:时域和频域动载荷识别技术。78143

频域识别动态载荷的方法是最早提出并研究的,他是通过各种已知的有关要识别载荷的条件进行识别的。时域法发展至今,自身的理论系统及实际应用经验都相当丰富,由于其研究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目前已经广泛运用至很多工程应用中,并且有着不错的反响。

时域识别技术研究的较晚,目前仍要解决很多问题。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在时域里是复杂的卷积关系,在处理是不方便。由于实际应用的要求,时域法也在不断的发展改善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载荷识别也带来了很多好处,简便的计算,更能清楚的理解识别载荷模型等等一系列研究都给载荷识别的发展加快了步伐。

1 国外的研究概况

F。 D。 Bartlett和W。 D。 Flannelly在1979年在飞机上第一次使用了动载荷识别方法,并尤其使用在螺旋桨桨叶上,当时由于螺旋桨桨毂上的问题,采用了这种间谐波识别动载荷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N。 Giansamte,R。 Jones和N。 J。 Calapodas在1982年也在飞机飞行试验中实现了动载荷识别方法的应用,但是与之前不一样的是,这次是为了解决实际运用是一些非线性的结构引发的问题。英国皇家学院中有几名杰出的的科学家在1984年在已有的动载荷识别频域的基础上,引入了动响应变化参数,提升了频域识别方法的实用性,同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应用实验,不断的完善,使其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依然具有很高的识别精度。日本学者N。 Okubo,  S。 Tanabe在1985年研究了载荷识别精度与识别参量中噪声的关系。。 M。 Starkey, G。 L。 Merrily1989年和M。 Hansen在1990年进行载荷识别时有了新的发现,如果动态响应函数与共振区相隔不远是,使用频响函数识别动载荷时,它的矩阵式病态的。而且如果待识别的载荷数目超过一定数量时,载荷识别会变得非常的不精确,有着较大的识别误差。来自瑞典的学者S。E。S。Karlsson在95年利用电脑研究在一定的外界影响下载荷识别的问题,例如噪声影响情况下。论文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两名杰出的科学家通过对模态坐标变换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载荷识别方法:时域动载荷识别方法。这种方法的提出对载荷识别而言又是很大的进步。在模态坐标识别法提出后,又有人提出了离散相似法,建立在振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树立了与运动方程相对于了逆函数,在已知加速度等参数的情况下进行动载荷识别的计算方法。T。 H。 T。 Chan在1997年进行了一项伟大的研究,在移动分布载荷的结构系统中,利用惯量已知的时域方法进行了载荷识别,效果显著,这种开创性的识别方法无疑在动载荷识别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现在,这种识别方法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有了不错的反响。C。 Pezerat,J。 L。 Guyader为了更加精确的得出识别计算结果,采用了加窗这种方法。Mira Mitra,S。Gopalakrishnan在2005年在识别脉冲载荷是遇见了问题,高阶方程往往比较难以计算理解,所以他们将它转化为了一阶方程式,并且在利用小波识别动载荷的时候提出了解决临界值的方法。

2 国内的研究概况

    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动载荷识别技术的开发比较晚,但是至今为止,在动载荷识别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李万新、张景绘在1984年在直升机上做动载荷识别实验时发现,频域法识别时在线性问题上有待改进。唐秀近自1987年以来对时域法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初良成在1994年使用时域法中的离散识别法时采用了模态函数,并且效果不错。大连理工提出了使用冲响应识别动态载荷的方法。为了得到阻尼离散结构的动态载荷识别运用了Duhamel积分,将其转化成正分析的处理方法,在待识别的载荷自由数不多于实测自由读书的条件下,为了提高识别准确度,解决了受实际测得得信息数目限制的问题。 动载荷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998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