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用性研究的国内外综述(1)产品可用性研究进展可用性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通俗地来讲,可用性就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是否有效、易学、好记、少错、令人满意[4]。1980年代中期出现了“用户友好”的口号,随后学者们将这个理念转换成人机界面的“可用性”概念,并成为衡量用户界面的主要指标之一[5]。80年代后期,可用性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用于解决IT产品及用户界面的设计,使其更符合用户的要求。随着可用性研究的深入,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技术上的能用、有用、好用,还有使用户爱用。可用性研究进一步拓展到用户的情感领域研究。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这门学科已经日趋成熟,并且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81913
国内外学者对界面的可用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将用户的想法与喜好纳入可用性的研究中,学术界对产品可用性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主观测量法。比如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访谈法、量表法等来收集用户主观意见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界面的设计提供一些改善依据。
一些学者通过访谈等主观方法来评价产品的可用性。孟庆军将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从可用性的三个维度(效率、有效性、满意度)总结了农民工群体使用手机的可用性问题[6]。蔡培在孟庆军的基础之上,通过可用性测试实验对微波炉界面的可用性进行研究,并从用户体验的各个层次总结了家电产品操作界面重要的体验因素[7]。论文网
(2)小结
以上主观测量法通常难以考察用户在阅读说明书时的信息感知规律与阅读行为,因为主观测量法依赖于人的事后主观判断,容易出现事后判断与实际使用相脱离的现象,所以不能深入研究用户在阅读说明书时的行为过程和大脑思维。特别是在进行用户访谈时,参与实验的被试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被试说的话模糊而又不确定,其实验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被试的想法。且通过传统方式获得的主观满意度不能反映可用性测试中满意度的动态变化,无法指导产品改进[8]。近年来,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可用性的研究领域,通过眼动数据,我们能客观地分析用户的注视规律,得到平行于主观报告更准确、更深入、更全面的用户信息,增强了研究的客观性。因此,本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将人视觉获取信息的行为显性化,通过分析眼动追踪记录的注视点、眼动轨迹和持续时间、热点图这几个指标来研究说明书的可用性。
产品可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9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