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艺术成就(2)

时间:2022-10-19 23:08来源:毕业论文
(二)李遇秋手风琴作品介绍 李遇秋的手风琴创作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然后创作一直从未停止,一直致力于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李遇秋创作了一大批

(二)李遇秋手风琴作品介绍

李遇秋的手风琴创作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然后创作一直从未停止,一直致力于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李遇秋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手风琴音乐作品,而且涉及各个种类:独奏曲、重奏曲、组曲、协奏曲、奏鸣曲等等。李遇秋为我国的手风琴创作带来了新的特色,开创了手风琴民族与西洋相结合的技法,丰富了我国的手风琴创作。[2]

李遇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手风琴音乐创作,1962年李遇秋第一首手风琴作品二重奏《草原轻骑》诞生,标志了其创作之路的开启。到了19世纪70年代,李遇秋在手风琴作品创作方面却出现了停顿,直到19世纪80年代李遇秋开始继续手风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而且进入了创作高峰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出现,填补了我国手风琴音乐作品的空白。具体的手风琴音乐作品有:1980年创作的《抒情圆舞曲》和《摩托通信兵》,1983年创作的《聊斋古诗两首》(包括崂山道士及促织幻想曲两首)。[3]

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在1993年创作了《沉思与酣歌》和《风雨同舟》,1991年创作的《马背上的冬不拉》和《军旗飘扬进行曲》,1994年创作的《青春进行曲》和《前奏曲与赋格》,再加上《桑榆之梦》和《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被收录在《李遇秋手风琴新作品集》,于1995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在1996年李遇秋又创作了《第一奏鸣曲——长征》,获得了1998年的“文华奖”,1999年创作了《第二奏鸣曲——扎西德勒》,2000年创作了《第三奏鸣曲——天山云霞》,这三部奏鸣曲收录于《李遇秋手风琴独奏精品集》,在2002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二、李遇秋手风琴音乐创作特点

李遇秋的手风琴音乐创作特色鲜明,在创作的过程中李遇秋不断的进行创新,尤其是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加入,使用不同的演奏方式,使得手风琴作品既具有民族化,又具有现代性。李遇秋成功的实现了将手风琴中西结合,促进了我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 [4]

(一)中国传统文学性标题的运用

在李遇秋的音乐作品中,大部分的手风琴作品都有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并有着相互对应、贴切的文学性标题。通过借助这些说明性或者描述性的音乐标题,来启发演奏者与听众对于乐曲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中的作者创作的思想情感。文献综述

例如李遇秋的三部手风琴奏鸣曲中的第一部《献给红军长征》,在进行手风琴作品在创作时,李遇秋给出的标题是:“英雄史诗”、“草地风雨”、“喜迎红军”、“铁流勇进”,这样的文学性的运用,可以让我们直接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内涵,用手风琴音乐作品来表现长征的伟大气势,具有震撼人心的英雄zhuyi气概。例如手风琴作品《手风琴协奏曲》的副标题就是“献给母亲们”,直接表达出对于母亲的尊敬与热爱,歌颂母亲的伟大。[5]他的手风琴作品有很多标题的运用都非常的自然、生动、形象,将音乐主题直接表现,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很有特点。

(二)以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

李遇秋手风琴音乐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其中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以及民族文化的沉淀和民族情感的融入。李遇秋进行手风琴时,其创作灵感离不开民族民间音乐的沉淀,其民族风情的融入增添了作品的艺术色彩,也为以后我国手风琴作品创作开创了先河。[6]

例如手风琴作品《天女散花》其题材来源于传统戏曲,所以其中有戏曲的行腔与江南丝竹的融合,全曲感受到江南小镇如诗如画的景色,带给人以美得享受。例如手风琴作品《京剧脸谱》中,运用的就是京剧中的各种唱腔、板式结构,所以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独特韵味。而在《广陵传奇》中则是借用的中国十大古琴曲《广陵散》,以此加入现代的创作手法,使得手风琴既具有民族韵味,延续古琴曲的悠扬,又有现代的音乐原色,创新又不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例如《第二奏鸣曲——扎西德勒》则是一首西藏风格的手风琴作,其中的标题“扎西德勒”是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这和该音乐作品的主题音调中的藏族民歌风格相互呼应,曲调具有舞蹈性,而且倚音的运用为曲子增添了色彩,创作手法独特。而《第三奏鸣曲——天山云霞》则是一首极具新疆风格的舞曲。[7]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艺术成就(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10066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