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材与结构两方面,基本确定了舞蹈的主题、风格与情节,音乐的选择和舞蹈动作的编排也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在编创过程中首先需确定选材与结构,选材的成败会影响作品的质量,所以选材与编创密不可分。
3 音乐与编舞
3。1 作品的音乐
舞蹈通常会伴随着音乐的伴奏。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它要表达的情感也往往能对舞蹈的表现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始终为舞蹈服务,使舞蹈可以更丰富的呈现出来。音乐是无形的,但它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因此,它可以作为舞蹈中的重要成分,也利于表达编者和舞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在编舞中选择和运用音乐时,都会以更好的表现舞蹈作品的主题为宗旨。作为情节式结构的舞蹈,作品《驼铃》在选择音乐时,更要注意这一点,因而,最终选用了斯日其玛的歌曲《心之寻》作为伴奏音乐,也据此确定了作品的主题。舞蹈音乐的产生通常有创作舞蹈音乐、选用歌曲、剪接音乐三种方式,我们在选用歌曲《心之寻》之后,又对其进行了剪接,使它与作品的结构、情感和主题更加和谐。
这首歌曲以《草原在哪里》的旋律作为原型和蓝本来创作,歌曲以缓慢的旋律推动情节的发展,希望的主题寓意也逐渐清晰,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这正符合了舞蹈作品《驼铃》的寓意主题。
3。2 《驼铃》的主题动作文献综述
选材、结构和音乐都确定以后,我们开始了作品《驼铃》的编创。编舞,也就是设计舞蹈动作与舞蹈语汇,以表现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首先要确定主题动作,舞蹈中的主题动作与作品立意、作品中的形象紧密相关,蒙族舞蹈一直以它粗犷、豪放的美感深受广大舞者和观众的喜爱。以肢体的充分延展、情感的充分释放来传达一个舞者对这种美的理解和追求,从而体验到蒙族舞蹈是以放肢体,尽力扩大空间为其动作的空间欲求形式,同时构成了其肢体语言的独特性。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包括肩部、上下肢、腰部等训练部分,及其各种基本步法的训练。例如,首先,要在身体内部寻找一种空间的动态感应,用思想意识去感受身体的呼吸以及每个部位,通过提跨、立腰、敞胸、拔背、气息下沉,来体现“稳”;其次,通过身体与外界自然空间的联系产生一种动态、力韵;一方面,通过上身的靠、腋下的空、手臂的撑、视线的放来充分释放身体,拓展肢体去占有外界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上身的拧,手臂的弧形体现圆的走势,进一步突现稳重、端庄的气质。把这种体态放大就形成了其典型作“板腰”,从这个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身体和手臂向空间三个向度的求索,一个“球体空间”就这样构成了。从蒙古舞蹈表现情感的重要部位——肩部的动作来看,无论是发力快、幅度小、棱角分明、脆而不僵的硬肩,还是发力慢、幅度大、柔中有刚、连绵不断的柔肩由肩部动作呈波浪形韧性延伸的柔臂,尽管它们呈现的力感、美感各有不同,但却都体现出种与空间对抗的力量,由内而外尽力占有空间的扩张感。同时,在柔臂的弧线运动中,我们够发现这种扩张感常以“圆形、圆线、圆韵”呈现,给以延伸的表现,这里的“延伸”似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如果注重了动作的层次和空间感,即从腰部发力,经过肋、肩、上臂、肘、小臂、手,推动劲力直达肢体的末梢,不仅体现出舒展、流畅的弧线延伸感,而且还产生向外扩充的视觉效果。
当然,在编创过程中我还遇到过许多问题,第一项就是演员问题,在编导老师的建议和自我斟酌之后,借助优秀舞蹈演员完成毕业作品的表演部分。第二项是主题动作的寻找,在确定题目之后,我开始思考主题动作,之后想到题目《驼铃》提炼出主题动作应该以“靠、柔臂、板腰”为中心展开动作的编创,最终确定以“靠”为主题动作,将作品完成,拉近了两个人的情感,使整个舞蹈结构完整。第三项是主题思想的升华,在普通编创爱情的过程中,多以缠绵、交错、离别为情感的纽带,而在我编创的作品中以最单纯的生活动作“靠”来表达情感,贴近生活,让观众很容易进入舞蹈营造的气氛,感觉作品朴实无华。结尾处是以两位主角靠着下场结束,与作品的开始相呼应,让原本模糊的段落因收尾处与开始相呼应而感到清晰,也使作品的结构相对清晰,为升华主题奠定了基础。 双人舞《驼铃》舞蹈编导创作思想(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19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