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分析与演奏(3)

时间:2024-01-06 10:50来源:毕业论文
3。2。1第一乐段 两个平行乐句的反复构成了第一乐段的发展。而在第二次出现时作者采取了提高八度的表现手法,既达到了区分两个相同乐段又可以存在

3。2。1第一乐段

两个平行乐句的反复构成了第一乐段的发展。而在第二次出现时作者采取了提高八度的表现手法,既达到了区分两个相同乐段又可以存在鲜明的对比性。

3。2。2第二乐段论文网

在调性上有转调的出现。在右手一系列不对称性的弓形的出现,提高了演奏的技术要求。练习的过程中把长弓的部分拆成短弓的方法去联系。练习的时候要控制好音与音的均匀性以及声音的大小。在拆成短弓时就要考虑到换弓、换把、换位、换弦的过程容易造成时值的延误,所以也要把这一点充分考虑清楚。

3。2。3第三乐段

主部结尾部分的再现

3。2。4第四乐段

被称之为高潮后的平静阶段。终止式最终落在了A大调上。但在第四乐段中出现了新的双声部材料,联系过程中注意情绪的把控以及和弓的效果表达,不可过于激进。数次模进的展开最后加强。在情感上将会呈现出递进的效果。

3。3展开部

调性以小调为主,先后经历了e小调b小调D大调在最后达到b小调。调性上有动荡不安的呈现方式。展开材料是在减七和弦的基础上进行的。展开部的音乐风格表现为具有浓厚的深沉犹豫的特点。将音乐风格推向高潮的是由乐队带着极强力度的演奏带来的。乐队的大过门是由结束部材料完成。展开部与之前的呈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演奏联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大提琴的乐句处理,展开部对于大提琴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技术和音乐理解力有较高的要求。

3。4再现部

是主部音乐的再现,调性停留在了D大调上。从第163小节开始直到副部结尾是由主部材料几次模进改写而成。

4  演奏技巧分析与华彩段落

第一乐章演奏中,充分了的体现了海顿在大提琴演奏中所带给后世的他在大提琴演奏技巧上的创新和探索。在《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中双音音型和十度的运用充分为这首乐曲增添了很多炫技性的色彩,同时也展开了海顿在大提琴演奏中新的历史性篇章。

4。1。双音音型与十度音

4。1。1双音音型

在海顿的《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出现了双音音型的演奏技巧。在演奏的技法中双音音型的使用不单单是运用在了低音把位,同时也出现在了拇指把位的把位位置。除此之外还运用在了旋律中以及装饰音型中。海顿在《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把双音音型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也增添了许多的绚丽色彩。在第一乐章的第38小节中海顿在旋律线的保持上运用了高音声部的B。并且加以DF的与第37小节音型接近的伴奏。此曲式的安排在听觉的感受上饱满而不单一。因为双音音型的使用起到丰富旋律以及起到递进效果的还有第115-116小节。而在曲式结构的发展中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交替进行。双音音型起到华彩效果是在第71-75小节内出现。第71-75小节内双音音型的出现和使用从而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出现了新的高度。在听觉的感受中更能让听众感受大提琴音色的温暖和柔和。而在音乐的整体走向趋势和音乐色彩的转变中则采用了递进下行的伴奏音型。

4。1。2十度音的运用文献综述

十度音在《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中的出现在作曲方面是出乎意料的。而在后世人的演奏难度系数上也是非常高的。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十度音出现在那个年代是任何乐器都不多见的。现如今来说,在于十度技巧演奏上,一般演奏者难以驾驭十度的演奏技巧。虽然有些作曲家所谱写的练习曲曲集上专门安排了有关大提琴十度的练习,但有关大提琴的十度技巧性的运用基本很少运用。 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分析与演奏(3):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20030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