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的表演场地决定了秧歌调演唱要求。在室外的环境下演唱要求演员调门一定要高,嗓音穿透力要强。表现力要根据歌曲风格来定,时而高亢,时而细腻。慷慨激昂的表现力是秧歌调歌唱艺人所必备的技能,也是考察秧歌调歌唱演员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昌黎地秧歌音乐中,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例如在歌曲——《挂红灯》中歌词:正月里,正月正给你儿,捎个信努力学习练本领等中我们可以看出秧歌调音乐的歌词与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也可以直接的得出结论秧歌调音乐是人民社会生活的写照。歌曲采用的是2/4拍的节奏和中速的演唱速度。从而更能体现出秧歌调慢速鼓点的特点。重拍体现在第一拍,使强弱有着明显的对比。更能给人听觉上强烈的强拍和弱拍的感受。而整首曲子的节奏型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基本就采用了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的组成。乐曲的第一个小节还出现了前八后十六这么一个节奏型,使整个乐曲在层次上有一个新的升华。使乐曲节奏强弱的错落感更加强烈。
3。2 秧歌调音乐伴奏文献综述
伴奏乐器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以打击乐为主,使音乐色彩具有粗犷、淳朴、刚劲有力的特点。
在秧歌音乐伴奏中所使用的打击乐器有:大鼓和大锣。
大鼓在演员与乐队起到了桥梁性的作用,能够演员和乐队进行指挥。而锣和鼓等乐器一起演奏时所发出的音响效果与昌黎地秧歌所具有的刚劲有力、粗犷豪放的特点十分吻合。能够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
一般四个乐句为一个乐段,打击乐用四个小节的前奏作为歌曲的引子部分,分别又在第三个乐句后加有两小节打击乐进行的乐句用来过门和在第四个乐句后四小节的打击乐作为结尾。其他部分以地方“土嗓”韵味的清唱为主,讲究地方特色。
“昌黎地秧歌音乐对于节拍和节奏要求要非常的精准。当地的秧歌音乐以慢速鼓点为主,鼓点节拍中重音出现在每小节的第一拍。”[2]通常秧歌音乐以2/4拍为主,一强拍一个弱拍的组合方式就使得强拍与弱拍的对比明显。而在其它的拍子中如:3/4拍、4/4拍等,对于节奏的可变性就变得多了起来。快速鼓点较慢速鼓点不同的是节拍的重音则出现在每小节的第二拍。
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开展,专业音乐工作者开始根据鼓点的节奏、风格,并且以河北昌黎地民间音乐为素材谱写了昌黎地秧歌歌曲,在音乐的伴奏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3]尤其随着现代音乐素材多样性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民间乐器伴奏不再满足先今音乐发展的潮流,一些先进的音乐工作者正在尝试流行的音乐素材与传统音乐相融合。
总体而言,无论是昌黎地秧歌音乐还是秧歌舞蹈都是人民群众精神寄托,广大劳动人民通过歌唱以及舞蹈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心声,或是美好生活的向往亦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向社会传递着秧歌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昌黎地秧歌调的朗朗上口,秧歌舞蹈的易学性为昌黎地秧歌成为当地主流奠定了基础。
论秦皇岛昌黎地秧歌的传承创新和发展(3):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20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