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浅谈浙江筝曲《高山流水》艺术特征(2)

时间:2018-12-20 19:37来源:毕业论文
一、《高山流水》背景分析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书中记载写到俞伯牙通过弹奏《高山流水》这一曲子遇到了与自己


一、《高山流水》背景分析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书中记载写到俞伯牙通过弹奏《高山流水》这一曲子遇到了与自己兴趣相投、听懂琴音的仲子期,据相传当时的故事情景:先秦时期的琴师俞伯牙在泰山游玩时,面对山河壮丽景色以及自己心中的万千思绪,即刻拿出琴来弹奏,此时此景被当时刚在泰山砍完柴的樵夫仲子期看到听到,甚是中意乐曲之意。由此得来《列子.汤问》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随后两人便结拜为知己,还相约好第二年此时再相见,次年俞伯牙去拜会仲子期时,得知子期得顽疾病故,伤心欲绝的俞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毁琴,终生不再抚琴,仰天长叹“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于是,“高山流水”也喻意知己或知音。《高山流水》系俞伯牙所作,而乐谱最早出现在明代朱权所著的《神奇秘谱》(成书于1425年)。后来随着明清琴的演奏艺术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神奇秘谱》中本不分段,而在后世琴谱中多为分段。以清代唐彝铭所编的《天闻阁琴谱》(成书于1876年)里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其出色,其中添加了“滚、拂、绰、注”手法作为流水声。也称为“七十二滚拂流水” 。但琴曲《高山流水》过分强调弹奏技巧的展示,太过强调流水的声音特点,忽略高山的形象,以至于缺乏了精神上的情感,使曲子失去中国文人重视的人文情怀。而古筝曲《高山流水》在琴曲的基础上增加了感情色彩,没有过分强调演奏技巧的展示,注重“高山”、“流水”的相互结合,使筝曲在旋律上各自放彩,更加贴近大自然的秀丽景观。
二、筝曲《高山流水》的创作来源
古筝曲《高山流水》有三个版本分别是:浙江派、河南派、山东派,这三个 版本都是根据古琴《高山流水》所改编的。
河南版本筝曲《高山流水》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河南的曹东扶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古筝讲师时根据河南筝派的特点取自民间《老优尔板》板头曲改编的《高山流水》,也被称为《花流水》,节奏明快清新,在民间艺人第一次相见时演奏,也表示尊重结交之意。山东版本筝曲《高山流水》是由山东人高自成传谱四个小曲联奏合成的,分别为《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也称为《四段曲》、《四段锦》[1]。速度较快,刮奏也较多,好似山间飞瀑。
浙江筝曲也被称为武林筝派,流行于江浙地区,主要内容有弦索套曲、丝竹曲、板头曲以及民间小调、乐曲,与古老的流行说唱“杭州滩簧”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有快板、慢板、烈板三种。[1]这些特点奠定了浙江筝曲在中国古筝流派的雄厚地位,浙江版本筝曲《高山流水》是由范上娥改编整理,王巽之传谱,乐曲是浙江民间乐曲,它原是浙江横泸县赵镇关帝庙吹奏的一首丝竹乐曲,1925年这首曲子随着王巽之先生来到上海,上个世纪优尔十年代由当地的演奏家改编成现在我们所听到的版本,曲子将大自然景象以乐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曲风古朴雅致,更加贴近原本曲子的意境,是在中国流传最广,弹奏人数最多的一个版本。
三、筝曲《高山流水》的创作特点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为民族调式中的G宫D调,由高山、流水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第一部分为“高山”,这一部分共有九十五个小节,一至十八小节由巍巍高山和十九至八十九山谷回音两个小段组合成,乐曲形容高山部分速度较为缓慢,曲子开始使用慢板,十八小节之前巍巍高山给人一种稳重厚实的感觉,使用双八度的大撮来形容高山的雄伟壮丽,前段曲风凝重古朴,给人感觉想登高瞭望以及空谷回音的雅致。 浅谈浙江筝曲《高山流水》艺术特征(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2794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