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潢川锣鼓的传承与发展毕业论文+艺术特征(3)

时间:2016-11-13 10:53来源:毕业论文
潢川锣鼓这一乐种源于历史上的战争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渐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潢川这一南北文化交融地的民俗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事项之一,由


潢川锣鼓这一乐种源于历史上的战争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渐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潢川这一南北文化交融地的民俗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事项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潢川锣鼓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潢川锣鼓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独特性
潢川锣鼓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乐队组合上,它彰显南北文化交融的地域特征。以潢川锣鼓代表作《十八番》为例,其乐队组合如下表:
图表1:《十八番》乐队编制
材质    种类    乐器

铜质    锣 类    小马锣、小丝锣、高、低音锣、云锣、彩锣、大锣、堂锣
    钗 类    低音钗、手钗
    钹 类    大钹、小钹
木质    鼓类    司小堂鼓、大堂鼓、中音大鼓、边鼓、大云鼓、班鼓
表1中,其中以大锣为代表南方乐器,以大堂鼓为代表北方乐器,不难看出:《十八番》把南北乐器融合在一起,配器丰富,种类繁多,互补拙劣,相得益彰。
由于乐队组的独特性,也造成潢川锣鼓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韵。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锣鼓的主要特点是激昂、奔放、场面宏伟、动作大,乐器配置以大鼓、大钗为主,比较单调,色彩单一。南方部分地区锣鼓虽在乐曲配置上有京鼓、大锣等组合使演奏丰富,但节奏略显单一,没有江南《十番锣鼓》那样舒缓、柔和。
潢川锣鼓的打奏特点在全国的打击乐中独具特色,“它没有陕北大鼓的庞大阵容与气势,但却有恢宏的震撼力;它没有西崴手鼓舞动的韵律,但却有刚柔相济的感染力;它表现出情感充沛,节奏鲜明,饱满有力,热烈欢快的音乐特点,它的旋律时而轻盈跳跃、时而强动有力、时而轻云流水、时而万马奔腾。由于它鼓牌繁多,节奏变化丰富,各种打击乐器调配十分得体,曲牌结构严谨,各种曲牌相互衔接非常自由灵活。加之无固定音高,以合奏形式出现,用多种鼓牌进行联奏,因而演奏起来丰富多彩,变化无穷。这都是锣鼓曲很少见的” 。
《十八番》于2008年代表潢川地区参加了全国首届农民文艺会演,共12人,演员们多是潢川的一些锣鼓爱好者,他们以专业与业余结合的形式出现,获得“银穗杯”奖。
图表2: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2008年),毕老师和他的组员演奏《十八番》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十八番》配器分为鼓类、锣类、钗类,互相配合,丰富多彩,可根据需要表现不同的情绪,抑扬顿挫、韵十足。
(二)即兴性
潢川锣鼓的即兴性凸显在乐队演奏时“口传心授”的功能。
现代学者认为:“在那些没有曲谱的社会,音乐中“口传心授”和“准确聆听”跟艺术表演同等重要,因为它们是衡量一种或多种音乐表现能力的标尺,也就是这种方法让太多太多优秀曲目得以保存,为后代所观阅”。由于潢川锣鼓很多曲目都没有明确的纸质记谱,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不像西方一些国家的锣鼓曲不管是节奏、速度还是情绪表现,都明确记载在谱面上,要求演奏时必须严格的按谱面演奏,不许乱打、错打。因此,“即兴性”成为潢川锣鼓演奏中突出的艺术特征。
“即兴性”是潢川锣鼓区别于其他地区锣鼓重要的音乐特点,这种“口传心授”也是各位锣鼓演奏者对锣鼓曲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的测量,对默契度的评判。对于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来说,有时候根据特定场合及氛围、特定的固定旋律或节奏,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加花变动,还有对曲目情感、速度、节奏等微处理,都可以收到异于其他曲目的良好效果。以《十八番》的鼓面“阴场”为例, 潢川锣鼓的传承与发展毕业论文+艺术特征(3):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