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故乡是北京》的音乐分析及演唱
《故乡是北京》是吸借曲艺元素而行成的一首极富京腔而又脍炙人口的民族声乐作品,其曲调悠扬、高亢有力,意境悠远,昂扬着对故乡北京的无比自豪感。此曲既区别于传统的京剧又在行腔韵上有别于民族声乐,使中国的民歌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本文所探讨的民族声乐主要是指民族唱法,汤雪耕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提高》一文中有这样的阐述:“民族声乐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演唱和民间演唱,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我们这里指的民族声乐,实际上是民族歌唱,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1]。《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曾道:“京剧属于板腔体唱腔结构,以一个基本曲调为基础,通过对节奏、节拍、旋律、速度等方面的改变,变化出多种不同的板式,如慢板(三眼板)、二六板(一眼板)、快板、或垛板(无眼板)、散板等”[2].。京剧声腔主要是指西皮(反西皮)、二黄(反二黄)、昆腔、高拨子等,这些声腔都是从其他戏曲品种中吸收过来的,经徽汉合流融合北京音调发展而成。而京歌的演唱正是融合京剧的唱腔、曲调风格、板式,加上现代的音乐元素来进行深情并茂演唱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演唱者要有一定的民族声乐技巧和修养做支撑,还要掌握京剧的行腔和板式的一些知识及特点。
《故乡是北京》作品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分为呈示段、中段、再现段(A-B-A`),是一首明快高亢而又深情的颂歌。呈示段旋律优美,唱腔自由,美轮美奂,抒情性及强,直接点明歌曲主题。速度较为舒缓,全曲除开头为眼起,其他均为板起。歌曲开始的前四句为呈示段即A段———“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以自由的散板进入,在演唱“走”和“静”时从原来的八分音符延长为全音符,节奏放慢了一倍,这种“慢”是没有节拍限制的,演唱节拍时要紧凑不拖沓,做到了散板和摇板的转换,情绪激动饱满。全段借鉴了京剧中的西皮慢板唱法,即一板三眼。从原版的2/4,发展成一板三眼的4/4拍形式,速度比西皮原版慢一拍,采用放慢加花扩充的手法,各个音符等时值扩大一倍,歌唱韵抑扬顿挫,旋律性更加凸显。
开首的“走”字要注意是空拍起唱,咬住字头,慢拼出字,走字要注意唱成平声,不是音准问题而是正字要求;第一、二句的“了”字发音需要归在韵母ao上,且拖腔加上倚音力求字正腔圆;“南北西东的东”字要声音拖住,及倚音的处理,字尾结束在韵母“ong”上,气息保持来完成。接下来的“到”“过”还是经过慢拼字,注意字头字腹字尾的完整性。“静静地想一想的静字”要带着京韵的道慢慢说出来,像表述一样,其中“静静地”两个叠字只要一个是正字就可以;“想”要把字头唱出后用ang的韵母送完后面的音;歌曲唱到最后一句“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时,在“爱”字上作了下滑音处理,节奏自由拉宽,保持在统一的位置,拖住节拍,强调出对故乡北京的热爱和赞美。在唱“北”字时要先发“bo”然后做“ei”的保持,表达了热爱的故乡的强烈心情。中间的间奏完全按照京剧韵调的行腔板眼而谱写,让听者如同身临其境京剧表演之中,随着节奏和情绪过渡到B段。
3《故乡是北京》的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戏歌作为一种新的歌曲表现形式,带给人们全新的听觉享受。当时,通俗歌曲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作为一名专业音乐者,姚明先生思考着用什么奉献给听众呢?他想到以往曾经有过京越剧、京小说,唯独京歌曲凤毛麟角。于是他找到了阎肃,正巧严肃先生从赵浩生的文章中得到启发,很快谱写了《故乡是北京》的歌词,他一看满意极了,便诞生了传统民歌与京剧融为一体的京歌《故乡是北京》,这首既像戏又像歌的曲子经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后,风靡全国,受到群众喜爱与追捧,成为各大专业院校的声乐教材。姚明写下这首歌曲后,继而又创作了京十足的《门前大碗茶》、《唱脸谱》等歌曲,既继承了创作传统有开创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京歌创作的第一人。 行云流水谈京歌以《故乡是北京》为例(3):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5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