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舞蹈《相和歌》汉朝宫廷乐舞特色初探(2)

时间:2020-11-09 20:28来源:毕业论文
当时的社会,战争刚刚结束,统治者把重心放在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对当时的乐舞发展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也只有在重要的节日或者大型

当时的社会,战争刚刚结束,统治者把重心放在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对当时的乐舞发展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也只有在重要的节日或者大型活动上才会使用乐舞,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稳定,国家越来越强大,乐舞活动开始越来越普及,随之乐府的编制也逐渐的扩大,乐工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对于之前的令、丞相各一人发展到后来的“乐府三丞”,到了汉武帝在位时期,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的生活状况越加富裕起来,对乐舞的需求也持续增长。

3. 对汉代乐舞特色的思考

3.1美之于节奏韵律

相和歌是中国汉朝时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音乐。主要用于汉朝官宦巨贾之间的宴饮以及大型娱乐活动等场合下演奏,也经常用于宫廷里的元旦朝会、祭祀以及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相和歌的名最早记载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它得名于歌者自己击打节鼓并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互应和。汉朝宫廷乐舞与音乐结合的自然基础,大多数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筝、阮、琵琶等。汉朝宫廷乐舞主要以吟唱诗句为背景音乐,分为两个部分——前奏曲与后奏曲,歌者自己用手去击打鼓面并与一起伴奏的管弦乐器相互应和。舞蹈《相和歌》这部艺术作品的背景音乐采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为歌词,在这首辞里,每一句的字数都相同,最后两句中都有“兮”字,假如把后两句里的“兮”字去掉或稍微整理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楚辞体并不一定得变成七言诗,完全可以变成三言、五言、六言等另外的几种不同的样式,通过分析,虽然楚辞体经过加工从外形上看可以形成三言、五言、六言,但是要从文体发展的渊源中去探究来分析,在转化出来的这三者中,骚体赋、散体赋以及楚辞体中的六言句关系最为接近,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转化关系,而三言与五言这两种诗体都有它自己独立发展的寓意都不是从楚辞体里转变而来的。这里的“兮”字主要是起着加强辞曲音乐节奏的功能,正因为有“兮”字的存在而使得这一辞体被演唱时音乐节奏感加强,便于朗诵和歌唱,不仅读起来清新押韵,朗朗上口,同时又让这一辞体形式的二分节奏不可轻易变更,让“兮”字前后的字具有不分离性,让二分节奏配合的更加紧密。

舞蹈《相和歌》汉朝宫廷乐舞特色初探(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6448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