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离骚》的创作背景
黄河,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扬琴协会副会长,他精湛的演奏被交响乐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称之为“天才的扬琴演奏家”,其演奏技艺娴熟,演奏风格热情奔放,音乐表现富有深刻内涵,强调个性色彩,追求幅度变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实现了集演奏、教学、创作三分鼎足, 并驾齐驱,成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难得可贵的艺术家。
《离骚》是著名扬琴艺术家黄河先生根据屈原同名长篇抒情诗而创作的集历史性、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抒情性、戏剧性为一体的具有典型“扬琴”化的艺术作品[8]。司马迁在《史记·太史 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由此可知,《离骚》是屈原被贬后所作,诗中屈原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自己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它是屈原生活经历的贴切写实和记录,称它为屈原的自叙传[12]。屈原用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周围环境的阴晦和炎凉,尽情地表现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狭隘,光明与黑暗的势不两立,希望和失望的回旋反复,尽心地流露了诗人的郁闷,表现了卓绝的苦斗精神和与祖国共存亡的爱国zhuyi真挚情感。较之文学作品,音乐的表达就显得抽象和隐晦,因而,著名扬琴艺术家黄河先生用不同的扬琴演奏技法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屈原的多苦悲难,表现了屈原追求真理的坚韧意志和宁死不屈的气节,以及人们对他的深切缅怀,与此同时就要对扬琴演奏者的技法技巧和文学艺术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把自己当成屈原,融入屈原的血肉中并肩作战,达到“以情为根,情系乐中,乐情合一” [9]深情真挚的展现作品的内涵与深度。 黄河先生创作的扬琴独奏曲《离骚》蕴藏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学特征,是扬琴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彩绝美之作。作为众多扬琴艺术作品的典型代表,它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扬琴艺术别具一格的魅力和感染力。
3 对扬琴独奏曲《离骚》艺术风格的分析
通过对扬琴独奏曲《离骚》引子、慢板、插部、快板、尾声这五个部分简要分析,结合文学作品《离骚》的创作背景,从而完美的诠释诗境乐韵,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从而真正体现出扬琴艺术是一门情感表达的艺术。
3。1 引子
乐曲一经开始的双倍低音与中音的交错弹轮一下子把人们情绪拉入屈原无限愤懑的情绪情感中,营造出浓烈的戏曲意味,并借鉴戏曲中的文场和武场的手法来烘托实现乐曲强烈的戏剧性和激烈的矛盾,令人心潮澎湃。由慢渐快,由极弱至极强,由双倍低音至高音交错的八度分解连贯弹奏,展现屈原内心的挣扎。随后乐曲音符骤然由密集转为疏散,由强烈转为柔弱轻微,仿佛屈原一声无奈深沉的叹息,营造出动荡不安的格局,从而构成刚劲凝练,气势恢宏的乐曲特征。引子在如击鼓的倍低音齐珠中结束,令人惆怅满怀。
3。2 慢板
迂缓的节奏,质朴素净具有古曲意蕴的旋律,如泣如诉,与屈原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照相呼应,烘托出沉闷忧郁的氛围。
慢板一开始,黄河先生就用了压揉音和吟音的技法以及巧妙使用变化音升fa来展现屈原忧国忧民内心的波澜、哀叹于小人当道的愁苦,奠定了慢板低沉无奈的感情基调。前两句的纯厚低音仿佛就是屈原宽广坦然的心怀,随后由单轮音进入双轮音,音乐情绪变得凝重紧张,使得人的情感逐渐暗涌起来,长轮音和微弱的单音交替弹奏与由倍低音至中音回旋反复的琶音像是屈原持久的长吁短叹,又似内心激起的层层浪花,微风拂后又重归于平静,此时的平静藏有暗涌,与后来的插部相得益彰。集中体现了古风神韵,情真意切。文献综述 扬琴独奏曲《离骚》的演奏技法与风格(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8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