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舞台形象指的是一种动态的形象语境,其目的是将人物形象的动态特征生动地呈现于舞台上。舞台形象关键是对人物身份的交代,通过动作、语言及音乐等合理的树立舞台角色的整体形象。人物形态主要指静态造型或者体态特征。从生活入手观察人物生活原型,同时确定人物年龄、性格、职业或职务等。《八女投江》舞蹈中的角色是抗战年代所支撑的,在敌人严酷的围剿战斗中,体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特征,如年龄、性格及职业差异等。在舞台形象塑造中,编导能够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不同的形象特征。比如冷云这个角色原型是指导员,参加过多次抗日救国活动,其在八名女战士中年龄也最大,所以对冷云的舞蹈设计更多是安排她在前排,处于指挥、掩护的位置。而队伍中的王惠民年龄最小,只有13岁,本来正是快乐、活泼的年纪,突然遇到生死存亡的境地必然会慌乱与无助,因而她的形象经常处于被保护的位置。这些表明舞台角色的身份、年龄及性格等决定了舞蹈中人物安排的差异性,这也是群体舞蹈中体现复杂人物关系的关键之处。
舞蹈《八女投江》 结合人物发掘符合战争情节的动态特征,是通过叙事展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舞台人物的行动就是人物动作元素编排的依据,在动作体现内容的同时,动作还引发对于舞台人物形象情感宣泄的显现,最后体现出年代战士们的人物形象。作品前半部分的战争场面,结合场景和氛围,常规的“护”、“捂”、“搂”、“扑” 以及“腾跃” 等等动态元素的运用, 开篇点题地表现出了战争环境下人物的作战状态。运用空间调度,在形成 4、8 点两个大斜排之间,体现作战井然有序的同时,一名的战士突出重围,她在奔跑时嘎然而止又不住的捂头,但在动作的背后体现出她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所表露出来的胆小恐惧的人物性格。紧接着,另外一名战士冲到队伍的前面,把刚才抱头的战友用力一把扯到后面,自己用身体挡在她的前面,这一细节处理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氛围的紧张危险,而支撑他们的是永不服输、为正义、民族危亡而战这种不怕死的决心。所以在这种怕又要冲的矛盾心理下,又继续着队形的变化。一个失衡的群体造型充分显示出战争的激烈与艰难; 而面对一点的两竖排的大调度,又通过年龄最小的人物角色王惠民蹲坐在地,慌张四处张望,这一系列快板之中人物戏剧性肢体的节奏动律、动态趋势,使得形象更为突出。舞台人物在这样的叙事情境中鲜明地交代了舞台角色的象形特征。论文网
2。2舞台角色性格分析
《八女投江》 从表面来看是一个关于叙述战争事件的群舞作品,但是在交代时间、 地点、 事件的同时,更多注重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因此,《八女投江》 其实是一个刻画人物性格的作品,而非叙事性表达作品。
《八女投江》 中的核心人物是只有13岁的王惠民,在团队中年龄最小。她带有孩童的稚气与无邪,非常的天真活泼。这与其他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品有三段战争非常残酷与激烈的场景都用了王惠民这一典型的 人物性格特征来刻画,从而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作品第一段,编导让王惠民蹲坐在地上,双手抱膝,充满恐惧地双脚向后移动着,其他人也同时向七个点扩散,这样一静一动的对比,伴随着叙事的情绪,将激烈的战争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时激烈的快板突然停止,作品慢慢进入了慢板部分,这里是回忆的场景。这一部分,第二次用王惠民的特殊身份、地位,从其他几人身后慢慢的“探头” 这一动作,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幻想中的美的意境。暂时让观众跳出了激烈的战争场景,转化为女性内心温润柔软的情感空间,直接冲击着观众内心情感,与前面的战争场景形成对比给观众直观的感受,也为最后的高潮做了铺垫。王惠民的第三次出现更是突出了这个人物的特殊性,在作品最后的高潮部分。13岁还处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这么大一点的她就投入与日军的热血奋战之中,心里非常惧怕但是又英勇奋战的矛盾心理。战事近在眼前, 她举着枪一步一跌地从后方向中间移动。这个简单的前进动作,背后是一种不屈的性格体现, 同时也推进了舞蹈的故事性。在生死攸关之际,她颤抖着,一枪射向了敌人。此时,既凸显了舞台情绪的对立冲突,又将叙事题材戏剧化动态,体现出了小姑娘惧怕但又勇于战胜自己的矛盾心理。通过整个作品在铺叙和传达过程中的对王惠民这个人物的三次刻画, 生动地表现出了人物性格,将其内心情绪通过叙事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将动作的叙事功能转化为情绪的传达功能,从而打动观众的心。 分析爱国主义精神在群舞《八女投江》中的体现(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8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