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太原莲花落为题,首先为莲花落的起源与流变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其次讲他是如何传入太原并且是怎样成为在20世纪盛极一时的太原莲花落。再次太原莲花落的表演形式出发,研究和分析地方方言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最后,以拯救太原莲花落为中心,总结市政府的所做出的一些保护措施,在加上笔者自己的独特的分析见解,从当今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多视角出发,对太原莲花落的传承与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文献综述
太原莲花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间音乐的形式。笔者从小生活在山西太原,对太原莲花落非常熟悉,从懂事起就经常听到街头巷尾有人在表演莲花落。作为一名学音乐的学生,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更应该继承和发扬祖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
在太原莲花落研究史上,一直以来,研究成果可谓少之又少。只有两篇完整的论文,就是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刘芳的《太原莲花落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还有山西师范大学戏剧戏曲学曹彬的《太原莲花落调查与研究》。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做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以填补一直以来太原莲花落综合研究之空白。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调查法和归纳总结法。笔者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让大家了解太原莲花落的现状和遇到的困难,为以后太原莲花落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也为当地的文化部门做一个更好的参考。
2 莲花落历史考
2。1 太原莲花落起源
太原莲花落也被称作“莲花乐”,北方民间曲种之一,起源于佛教。莲花落原叫“莲花”,因其曾在佛祖的莲花宝座前吟唱而被称为“莲花落”。
关于莲花落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唐宋时已初步形成,是当时盲人乞丐行乞时而唱的曲艺,典籍中的记载见于南宋普济的《五灯会元》 :“俞道婆,金陵人,卖油滋为生业。一日,闻贫子唱莲花落:不因柳毅传舒心,何缘得到洞庭湖?忽然契悟。”说的就是莲花落为乞丐所唱,说明由来已久,而传唱的内容一般也是传播佛教思想。
2。2 太原莲花落的流变
唐宋之际,百姓们热衷于听寺院讲经:“无上深旨诚难解,唯是师言得其真。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宋代以来说唱和戏曲兴起后,莲花落被山东落子和浙江莲花这两种曲艺所吸收。
元明时期,莲花落的曲牌和音乐逐渐被渗透到说唱和戏剧中。明末清初,莲花落多见于民间,清代许多民间秧歌使用莲花落做伴奏音乐,演唱莲花落的人通过“拜杆儿”来建立师生关系,形成一个帮派,“杆儿”上的人比一般的卖场艺人的社会地位更低。民间的莲花落得到迅速发展,派生出许多不同的流派,大致可以分为大板莲花落和小口莲花落(即彩扮莲花落,也就是什不闲)。后来什不闲的演唱形式被说唱杂耍和演唱莲花落的艺人所吸收。论文网
大板莲花落在六七十年代在山西平遥、晋中一带广泛流传。金受申《北京风俗曲》一文中:“在二闸船上,身披河风,听老翁敲打竹板演唱莲花落,真是太平的景象!”。莲花落的曲目有《黛玉悲秋》《王二姐思夫》《大西厢》《摔镜架》和顺应当时生活的小调等。
小口莲花落与什不闲合流,又萌发出了戏曲化的倾向。“演出时,先由全体人员敲打什不闲的打击器乐,做舞蹈动作,唱[八掌]、[四喜]、[架子曲]等曲调,作序曲,然后开始正式演唱莲花落 ,即什不闲。”演唱时,一人居中,手脚齐用,打击不同乐器用以歌毕击节,这就是什不闲。 太原莲花落传承现状调查与分析(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8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