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钢琴曲《邀舞》是韦伯作于1819年的一首具有标题性质的钢琴舞曲,整首曲子描绘了绅士邀请女伴共舞和舞会中欢腾热烈的气氛,以及舞蹈结束时男女间依依不舍告别的情景。这种把生活风俗性内容和舞蹈音乐结合起来的写法,为后来浪漫派作家写作标题性的钢琴舞曲提供了范例。本文对其各个乐段从曲式、调性、演奏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希望对于后来的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首作品,并对其风格以及演奏技巧提供一些帮助。82220
An analysis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the piano
Abstract: Weber in 1819 a song with the title character of dances for piano piano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is a, the whole song depicting the gentleman to invite companion dance and dance in heated and jubilant atmosphere, and at the end of the da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reluctantly bid farewell to the scene。 The combined life custom and dance music written for later romantic writer writing the title of piano music provides an example。 The various music from the melody, tonality,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Hope for the subsequent players to better grasp the work, and its style and playing skills to provide some help。
Key words: Weber; piano music;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一、圆舞曲的体裁溯源和韦伯简介 2
(一)圆舞曲的体裁溯源 2
(二)韦伯简介 2
二、韦伯《邀舞》的艺术浅析 4
(一)《邀舞》创作背景分析 4
(二)《邀舞》各部分间创作特点与联系 4
1。 引子(1-35小节) 5
2。四首圆舞曲(36-408小节) 6
3。尾声(409-419小节) 10
三、《邀舞》的艺术价值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致谢 26
浅析钢琴曲《邀舞》的艺术特征
法国影片《茶花女》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巴黎,玛格丽特独自在客厅里弹钢琴,在一首曲子上遇到一点儿困难,正巧赶上阿芒来作客,玛格丽特便请阿芒来帮她解决一下指法问题。玛格丽特正在弹奏的就是韦伯创作的钢琴曲《邀舞》。根据茶花女小说中描写的时代背景,《邀舞》正好流行于当时的巴黎社会。《邀舞》是一首带有描写性的小型钢琴作品,描绘了华丽盛大的舞会上人们相邀共舞的情态,此曲也堪称是浪漫派标题音乐里较早的范例。
一、圆舞曲的体裁溯源和韦伯简介
(一)圆舞曲的体裁溯源
圆舞曲是十九世纪欧洲社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宫廷、沙龙、娱乐场所里盛行时间整整有一个世纪之长。圆舞曲又叫华尔兹,为圆舞伴奏之用。圆舞是一种三拍子的舞蹈,由男女二人相互组合共同完成。节奏相对较快,会有好多旋转、滑行的舞步,活泼愉快且不失优雅。这种舞起源于民间,在十八世纪晚期形成了固定模式,逐渐流行至社会各阶层,并在欧洲各国间广为流传,最终在维也纳发扬光大。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并表演的圆舞曲形成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独特风格,在维也纳风行一时,并成为维也纳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最常听到的圆舞曲便是以维也纳圆舞曲为主的,它不仅在音乐风格上有自己华丽、雍容、欢快的特点,在音乐结构上也有自己的模式。一般由序奏、尾声、中间部分串联起几首短小的圆舞曲,名曲《蓝色多瑙河》就是这个模式。但这个模式的最早样品不是兰纳和约翰·施特劳斯首创,而是韦伯写于1819年的《邀舞》。 钢琴曲《邀舞》的艺术特征: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9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