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城市空间步行活动研究淮安市道路空间为例(4)

时间:2023-10-30 21:15来源:毕业论文
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步行心理大致有安全、交通、审美、功能、愉悦等需求,本次设计将步行心理需求归纳为:安全需求、消费需求、观赏需求、游憩需

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步行心理大致有安全、交通、审美、功能、愉悦等需求,本次设计将步行心理需求归纳为:安全需求、消费需求、观赏需求、游憩需求、文化需求。

3  基地概况

3。1  案例区的选择

3。1。1  老城区

历史发展:淮安老城区东西约以承德南路、北京路为界、北临漕运路、南靠解放路、现归属于淮安清江浦区,古时属于清河县。明朝永乐年间,开凿了清江浦河,清江浦开始兴盛并成为重镇。清朝乾隆年间,清河县治移于清江浦,由于清江浦地理位置优越,集河道、漕运、盐运、贸易、驿站为一身,一时间官商云集,市场繁荣。与当时的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并 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盛极一时。

文化遗存:老城区内现有景点和历史文化遗产多处,为祭祀明代两个治水名臣建立的陈瑄和潘季驯二公祠、纪念清朝的漕运总督吴棠的吴公祠、京剧大师周信芳的故居、供奉玉琳国师的慈云寺、清江书院(现为清江文庙)、以及古典园林清宴园等都保存尚好。近些年来,淮安极力打造“运河之都”,而清江浦作为京杭运河辉煌一时的城镇自然受到重视“里运河文化长廊”、淮安运河文化博物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楚秀园等的兴建也为遗产点众多的清江浦吹来了现代之风。

老城区作为曾经的淮安重镇,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遗产,是淮安发展的底蕴所在。然而,随着城市发展,人流车流增加,老民居拆迁困难,老城区现有空间日益拥挤,环境质量下降,使得其吸引人才和投资的力度不足,不能发挥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在促进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何提升老城区的文化内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淮安城市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3。1。1  淮海南路

老城区内主要城市道路有北京路、漕运西路、河南西路、环城路、淮海南路、解放西路、承德南路七条。

淮海南路的研究价值:

作为主城区干道之一,淮海南路的不断发展也见证了每一位普通百姓生活的展不仅见证了淮安的发展,变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日新月异变化的缩影,见证着城市时空变迁的历程,凝结了城市发展的记忆。

选取淮海南路作为本次设计的对象,既是对淮安过区城市道路空间建设的经验总结,又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掘可以提升的部分。

基本情况:         

上世纪80年代,淮海东西南北路才逐渐形成,范围分别为:淮海东路与现在基本一致;淮海西路西至省农垦职工医院西边的赵码头;淮海北路,从水门桥向北直至王营大桥(黄河桥)。虽然淮海东、西两路也进行了拓宽改造,但变化并没有南北两路那么大。淮海南、北两路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延长,尤其是淮海南路,它原先则是四条路中最短的,但现在延伸至苏北灌溉总渠大桥,与淮金线相接。

3。2  现状分析

3。2。1  现状分析——区位条件

淮海南路研究段向北通往淮安市商业中心区,新亚、金鹰、雨润、颐高等商业广场密布,南侧为红星国际广场和楚秀园,有良好的商业基础;两侧分布有淮安市历史文化街区、大型公园绿化等公共空间,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流,但也使得淮海南路人流车流密集,交通矛盾严峻。

3。2。2  现状分析——交通条件

淮海南路研究段向北延伸为淮海北路,南侧与新民路相交,路段内无城市干道,中部与东西大街相交,路段内无城市干道。 城市空间步行活动研究淮安市道路空间为例(4):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01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