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周臣《流民图》图像分析和题跋1。1周臣《流民图》图像分析这幅流民图共有二十四人,被后人分成上下两段装裱,上段藏于美国鲁火奴奴艺术馆,下段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此外,在芝加哥菲尔德国家历史博物馆有一幅类似此作的仿制品,画上有六人在这两段中都没有出现。所以有人推断这幅画可能有三十人,后来遭到破坏遗失掉了3。
迫于资料受限,将主要以《流民图》的下段即藏于克里夫兰博物馆的部分,作为主要讨论依据。下卷高28cm,长384cm,而《禁忌与救赎》这篇论文,是以铃木敬的《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中的上,下卷简断作为依据分析的。从画的题跋中得知这幅《流民图》是册页的形式,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长卷形式。
上卷的榜首是“东村墨戏”四字。旁边是“道光庚子四月,齐彦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知,这幅画的题目是他所题,这幅画很有可能是在1840年(道光甲子)在齐彦槐手里就改成长卷形式,并被分成两段。
下卷的榜首是隶书形式的“周臣流民图”,字的左侧题款“古*赵鹤晋题”“鹤”取左边的偏旁部首做“鹤”的异体字,左下钤印“老鹅临池”右上钤印“鹅池轩”赵鹤晋是民国时期的收藏家(图2)。
下卷共有十二个人,画家似乎是根据流民的职业或谋生方式安排的构图,人物成相对的形式分组呈现。第一,二个人所从事的是耍猴和耍松鼠的职业,手拿令旗。作者真实地描绘了两人在交流一天的收获,猴子也被画的活泼生动。给人感觉猴子非常听话,可能今天卖艺收获的钱还不少(图3)。第三,四个人可能是以乞讨为生的职业,老妇趴在地上,也许图3 是腿脚残疾,也许是打破画面
呆板的需要。跪地乞讨,即使图1
在现在的街上也很常见。另一个男子微胖抱着一个像瓜的东西在吃,双眼看着吃的东西,虽然十分用力却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4);第五,六是两个双眼瞎了的老妇,右边的老妇牵着黑狗导盲,另一位老妇是这些流民中最惨的,他牵着瘦瘦的白羊,抱着正在吃奶的孩子,脚上还患有大脚病,这种大脚病在苏州非常流行,跟苏州气候潮湿有关(图5)。第七,八两个人中,右边的男子略胖,这种身材显然和乞讨的身份不太符合,所以就假装残疾,扶着拐杖但拐杖似乎不起作用,这个男子的形象被学者认为是假装残疾骗钱的流民,相对的是一位真正残疾不能走路的流民,身材瘦弱(图6);第九,十两人中,右边的正在吃着自己乞图4讨回来的食物,左边的人像是精神有问题的乞丐,手里拿着像是石头的东西向天上看着(图7);十一,十二两人中,右边的流民像是敲鼓唱莲花落(类似越剧,
讲的是乞丐原来也很风光,迫于无奈沦落街头要饭)图5
的职业,这种职业在明代非常流行。他的手停在空中像是被对面的打招呼声音打断了,眼睛看向下方似乎在看对面人脚上贴的膏药,左边的人似乎没有什么特征,背着像是甘草一样的东西,这是明代乞丐的标准行头,背的是草席和破毡子。左手举起向“敲鼓的”打招呼,这个人看起来非常热情,可能他今天的收获也不错。(图8)
上卷的人物和下卷的人物类似,流民的职业有由于经济贫困下山乞讨,做法事的僧侣和道士;还有,从事假扮钟馗的职业,这是一种驱鬼的仪式还有衣服相对整齐的年轻的女子,为了生存她们也要出门乞讨。
作者采用了石恪,梁楷的简笔画的形式描写,人物表情生动,结构准确,动态夸张,既有伏地乞讨,身患疾病,痛苦不堪的流民,也有打招呼,相互交流的流民,整幅画面像是固定在画面上的流民标本,供我们观看。可以看出周臣绘画的目的不是完全为了展现流民的生活惨状,搏得人们同情。 周臣《流民图》图像分析和题跋(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