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乡土的情节
80年代初出现了新的绘画风格“乡土美术”。何多苓在这时期创作出了他绘画艺术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青春》与《春风已经苏醒》,这两幅作品可以说是何多苓绘画生涯上的一个转折点,画风细腻真实,在题材的选择上面也颇为相似。创作时的草稿本应该是知识青年的形象,后来选择了一个乡村小女孩,小女孩形象是按拍摄的照片画的,并将自己曾在大凉山知青经历中走过许多次的草地作为了画面的背景,画作中透出的浓浓情意让他回忆起了那个时代的知青生活。也正是这种自然地关系将他们悄然无息的联系在了一起。画面中填满着恻隐、关怀、和喜欢。当时美国现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的画风对何多苓作品创作有了很大的影响和帮助。作品通过悲伤的基调和情感味道连接了中国乡土写实油画的另一个通道——对人与人的感情、人格的解析、爱与恨的认知动了一代中国人。何多苓的乡土绘画比伤痕绘画有着更为复杂的抒情性,侧重于描述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场景,但两者间没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界限。“伤痕”和“乡土”的过度与善变只在微妙之间,这一时期的作品实质上还是根据作者在知青年代的回忆、农村生活的场景与忧伤心境来创作的。论文网
2。2伤痕的叙事
在伤痕美术潮流中,何多苓的绘画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在何多苓早期的作品中以“伤痕美术”为代表,画面柔和,题材的选择也大都以知青为主比如《我们曾唱过这支歌》就是反映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生活的创作,属于他伤痕时期的作品,画面忧伤、抒情,具有诗意。他认为“我把当知青那几年的感受和体会全部画了出来。”[2]作品在1980年10月举行的“四川青年美术展”上展出,画中描述的是几位年轻的学生抬着头,眼睛直直的看着前方,神态中体现出了迷茫和憧憬。随着伤痕美术的兴起,何多苓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画面上的伤感基调,犹豫和迷茫都是他的独特之处。早期的伤痕美术是画家批判现实的一种手段,作品中多是对知青的刻画,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乡土美术相对于伤痕美术来说,表现对象由原来的知识青年转变为农民群体,画家也更注重对思想,情感和生活的描述。两者皆是对生活亲身经历后的感受,在内容上也都挑选了以描绘乡村生活为主的题材。可对何多苓来说,两者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上山下乡特殊的成长环境里的遭遇与记忆,潜移默化中让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着身边的一切,将自己融入于画中,倾诉着内心的含蓄与迷茫。此时期的作品注重对人的未来,以及生活的希望与向往,而作品中最不同于他人之处在于,虽然何多苓在场景中很少有直接表现农村,但却以一种内敛的方式去表现了自己对“乡土”的深刻感情。
3现代彷徨的抒发
何多苓1989年出国留学,很快就回来了,没有贪恋国外的生活。第二次,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出国,那一次出国印象很深,何多苓学习了西方很多经典作品,也看到了很多流失在外的中国名家字画。有趣的是,作为中国人在国内未曾看到过的这些画作,在国外却看到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何多苓对西方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失望,反而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引发了何多苓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些大量珍藏在博物馆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从花鸟鱼虫到山水风景,画种之丰富令他内心深受震撼。甚至觉得在石雕艺术等方面,中国的艺术品有着更独特的风格,表达出的文化精神面貌也更加写意与抒情。这激起了他想要回国调整自己的绘画风格,向作品中倾注更多对中国传统绘画感情的念头,这是他的一次文化意识转折。 何多苓油画抒情性的风格特征(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