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是乡村环境下可供开发利用的综合资源,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景观环境保护的宝贵资产,具有多重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1]。乡村景观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既不同于传统的城市景观,又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是基于原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水纹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们为适应生存条件对自然进行良性改造的结果。
1.1.2 湿地景观的概念
“湿地(wetland)”的概念最早是于1956年,由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A.Fish & Wilelife)在《39号通告》出版物中提出的,其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所覆盖的低地[2]。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对湿地的定义,大多数学者倾向于1971年国际《湿地公约》中的定义,其认为: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此外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及湿地范围的岛均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沿岸带水区[3]。
1.1.3 乡村湿地景观的概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资源,最早的人类聚落,都是以“逐水草而居”来选择居住地。水资源是影响乡村聚落最直接、最深刻的自然因素,其他自然因素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水环境来影响乡村聚落[4]。在中国风水理论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作为住宅、村庄和城镇的最佳选址。无论从中国古代聚落遗址还是现存众多传统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都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乡村都是依山傍水、靠近水源。而且,中国众多的村落常以泾、滨、港、沟、滩、浦、渡、桥、塘以及堰等来命名,这些足以说明乡村聚落与水资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5]。实际上,我国普遍存在这样,兼有湖泊和稻田两种湿地肌理的区域,周围分布大大小小的村落,或是村落与湿地交错分布,村落的人们利用水源进行渔业,荷塘等形式的生产生活。
目前,学术界对于湿地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湿地公园的层面上,对于乡村湿地景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动态以及乡村农业园区的湿地景观规划上,对于乡村湿地景观规划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乡村湿地景观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解释,笔者简单归纳认为,乡村湿地景观,是基于乡村存在的湿地肌理,包括河道、湖泊、沼泽等天然湿地以及水库、鱼塘、水塘、稻田、荷塘等具有生产性的人工湿地,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湿地景观。
1.2湿地景观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相对于城市湿地景观,我国乡村湿地景观具有分布范围广、占地面积大的特点,广泛遍布于我国各农村地区,甚至成为乡村的基质环境;其次城市湿地景观更注重其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科教场所,而乡村湿地更侧重于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6]。
1.2.1自然湿地资源在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的运用
①利用沼泽地、泥炭地等湿地景观资源规划建设乡村湿地景观。如重庆的美心湿地公园,就是依托沼泽地、泥炭地等湿地资源进行规划建设的乡村湿地景观。
②利用流经乡村河川等湿地资源规划建设乡村景观。流经乡村范围内的河川的水域、岸堤是乡村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可以进行规划建设沿江、沿河风光带等乡村景观。如浏阳河风光带、捞刀河的风景等沿河川的原始乡村园林景观。
③利用湖池、洼地等湿地资源规划建设乡村景观。湖池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湿地,它以宽阔平静的水面给人以悠闲和安详,也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如湖南宁乡的关山村的乡村农业的旅游景点就是以青年湖为景观的中心而进行规划布置的,在青年湖的周围布置着关山古镇、乡村变迁展览馆、茶社、徽派民居等景观。宽阔的湖面不仅可以给游人们泛舟进行交流、休憩、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促进健康,还可以用来养殖多种鱼类,生态鱼类是一种可以让人们放心食用的美食。在湖边还可以设置钓位供钓鱼爱好者进行垂钓。 安徽和县乡村景观旅游景区规划设计+SWOT分析(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2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