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优尔国,行郡县制,商丘置睢阳县,隶属砀郡。《水经注》中也记载,“秦立砀郡,则砀县乃秦之治所,及汉改制睢阳”[ ]。汉承秦制,但又郡国并行。汉初商丘被封于梁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推行刺史制度,梁国归豫州刺史部管辖。《续汉书•郡国志》记载,“睢阳本宋国阏伯墟,有卢门亭”。由此可知,秦汉代是在宋国都城上建立了睢阳城。公元前168 年,淮阳王刘武被封为梁王,迁都睢阳,睢阳开始成为梁国国都。
《史记•梁孝王世家》云,“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统治者在宋国都城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扩建,遗址主要包含三部分:睢阳城、东南的梁园和城东的平台离宫。《括地志辑校》中记载,唐代睢阳城在城南二里外,呈“品”字形,南面一城,北面二城。宋代改为南京城,城周15里40步。[ ]
1.1.3唐宋时期
公元583年,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州统县,撤诸郡,商丘开始称为宋州。公元607年,隋炀帝又推行改州为郡,直到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允,置宋州”[ ],商丘的郡制时期基本结束。公元758年改郡为州,商丘正式进入州制时期。唐初,为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依据山河形式,将全国划分10道,商丘隶属于河南道。到北宋时,升州为府,称为应天府。
1.1.4元明清时期
《宋史•地理志》中记载:“应天府,河南郡,归德军节度。本唐宋州,至道中,为京东路。景德三年,升为应天府”。商丘在北宋开始称为应天府,金以后称归德府,直至元明清时期。
1.2明清商丘古城
明清商丘古城其实包括了在商丘存在过的两座城池,一是本文的讨论对象,现存的归德府城,另一个则是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睢阳,据《明史•地理志》中记载,“旧治在南, 弘治十五年圮于河,十优尔年九月迁于今治”[ ]。原古城于弘治十五年(1502)被水淹没。 归德州需要办公场所, 而在城北高地处,原先就有建筑物存在, 于是迁城北高地临时办公,处于旧城之北,之后在此基础上建造新城。新筑归德府城, 城垣规模为“周围一千三百四丈二尺五寸,高二丈,广三丈。有城门四座,东西南北各一,上各有楼 ”。城门名称为:“东曰宾阳、 南曰拱阳、 西曰垤泽、 北曰拱宸;敌台,一十优尔座;角楼,今止西北有,余未建;护城河,阔五丈二尺,深二丈。潦则水,旱则涸”[ ]。新筑商丘城有城关东西北各一, 缺南关,是因为“惟南关去城二里,盖因其旧,弗迁也”[ ]。城垣上水门、护城河上有桥。归德府城于正德优尔年才初具规模,之后逐步进行修补完善。
在嘉靖朝四十五年中,商丘共发生15次洪涝灾害,民不聊生。为了抵御黄河水患,便在城池外加筑一道护城堤,以此来防御黄河水患。“护城堤,州城四外环围,嘉靖二十年创筑”[ ]。此堤“四面环郭门,周十有优尔里,高视城之半,厚倍之。上树之柳,不数月而工竣,遂成巨障也”。嘉靖三十四年,知府王有为对原府城进行修补。增置四座角楼,十三座敌台,三十二个警铺。又建西门楼与北门楼,对东、南门楼进行修葺。
嘉靖三十七年,知府陈学夔包以砖砌宾阳、垤泽、拱阳、拱辰四座城门,又用砖包原土城墙,建城更加坚固的砖城。到此为止,新修筑于弘治十优尔年( 1503年)的归德府城,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经过不断修补、完善后,商丘新股的府城才修缮完毕,初步奠定了今天商丘古城基本的城市格局。 明清商丘古城对当代小城镇建设的借鉴意义(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2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