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美] 凯文.林奇 加里.海克 总体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2] 江昼.南京城市设计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设计初探[J].南京艺术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2);109-111。
[3] 《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
[4] [美] 约翰.西蒙兹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加雷特•埃克波。
[5]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原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针对我国历史性城市进行长期研究,总结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北京旧城保护的实际而提出的理论。有机更新的概念,既包括历史性城市整体的有机更新,也包括历史城区街巷肌理的有机更新,还包括历史街区传统建筑的有机更新。
4. 案例分析——民国中央密码局旧址景观改造设计
4.1 项目背景
区位介绍
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坐落在钟山之阳的绍家山脉之下,美龄宫东南方向2000米,陵园新村老邮局西侧1000米,博爱园的东侧,与主城区毗邻,周边有沪宁高速、宁杭公路穿越,临近地铁口,交通便利。附近多高档居住区、文化旅游地,自然环境良好,环境安逸,恬静。基地地形东北高西南低,东面临近山体,西面远眺可以看见博爱园优美的景色。基地内部原生环境保存良好,人为干扰的痕迹较少,生态群落完整。古木交柯,芳草遍地,春天园内一片新绿;夏季树木遮阴蔽日,秋天落叶飘零满地;冬日枯枝虬绕似莽。林中坐落着若干幢的民国历史建筑,东北处坡地上有一个碉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物都是这块土地历史的见证。(如图4.1)
图4.1 区位介绍
历史背景
该地于1934年兴建,1936年竣工,为军统局密码研究所,戴笠曾在此处办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抗战中搬迁到大后方的机关学校相继搬回南京,该处作为国立政治大学校址,校长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教育家顾毓琇。后来几经周折成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址所在地。如今是中国船舶重工724研究所。
4.2 资料收集分析
我们通过对创意东8区、1865创意园、1912民国街区、红山创意园、七桥翁生态园等类似园区的实地调研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资料查阅与收集,详细了解了历史文化景观的整体设计的概念、风格及细部设计以供在以后的设计中借鉴。(如图4.2)
图4.2 图片资料
我们还对民国历史资料的收集和南京地域文化的考察,分析南京地域文化特点以及专属的符号及印象。
民国文化主要体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当时不少的知识青年求学海外,从国外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如徐悲鸿、杨廷宝、吴冠中等人,他们为民国之风的兴起以及将西方的技艺融入到东方的精神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南京作为民国文化集聚地之一,保留下了大量的民国文化的产物,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建筑。民国建筑,摈弃了中国古代建筑精巧的结构,采用厚重的石材、砖块代替,对引入的西方元素进行简化,如西方的柱式、山花、拱券。大多建筑多以采用中国坡屋顶的形式,将中国建筑的雕梁画栋加以简化运用在民国建筑上。(如图4.3)
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优尔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南京又被叫做金陵、台城,石头城等,她在历史中见证着荣辱兴衰。南京这座城市给人的印像,绵延起伏的紫金山,壮丽秀美;像秦淮河中的水,风韵多情;像沧桑的城墙,斑驳孤寂;像路边的梧桐,着装整齐;像颗颗雨花石,精致美丽关于南京这座城市的的记忆实在是太多太多。(如图4.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景观设计(6):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