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4。 讨论与分析 13
4。1智力障碍儿童与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3
4。2自闭症儿童自我面部表情识别与他人面部表情识别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14
4。3自闭症儿童对不同面部表情类型识别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5
5。 结论与展望 16
5。1结论 16
5。2 建议与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From~优E尔L论E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引言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起病于三岁之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及重复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其中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尤为突出。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缺陷是自闭症儿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缺乏目光对视、无法通过面部表情识别进行互动式的沟通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存在明显缺陷,一方面其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明显滞后,常常无法识别最基本的面部表情[1]。Baron 等人(1992)以标准的面部表情图片为实验材料,研究自闭症儿童对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发现自闭症儿童对面部表情类型的区分能力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2]其次,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方式存在缺陷, Gillespie-Smith 等人(2014)则采用眼动技术研究自闭症儿童(9-16岁)面孔加工方式。[3]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脸的下半部分,即嘴巴、鼻子等部分。既然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存在缺陷,那么就说明有必要对其面部表情识别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有研究显示,面孔的熟悉度与自闭症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之间存在关联。首先,在高强(2012)熟悉面孔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中,以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为对照组,以熟悉面孔、新朋友面孔、陌生面孔为实验材料(共18张),熟悉面孔和新朋友面孔在实验中作为重复面孔出现,发现自闭症儿童对熟悉面孔注视时间更长。[4] 周念丽和方俊明(2004)以6名4-5岁自闭症幼儿为对象(平均心理年龄为23个月)进行实验研究,发现该年龄自闭症幼儿更加关注录像中的自我面孔,而不是同伴面孔,而且在注视延迟自我镜像时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情绪。 [5] 上述两个实验证明,自闭症儿童可以区分出熟悉面孔,尤其是自我面孔,并给与了更多关注。其次,有研究表明面孔熟悉度会影响其面部表情识别,这也就意味着熟悉度越好,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越高,那么相对来说,自我面部表情是个体最为熟悉的面孔,即自我面部表情的识别优于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为进一步探讨面孔熟悉度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所以本次研究选择自我、同伴、陌生成人三种面部表情进行研究。
查阅相关研究发现,直接对自闭症儿童自我面孔加工与他人面孔加工关系的研究很少。已有研究中更多是对自闭症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交往能力、自我心理理论与他人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自我面部表情属于自我认知的重要内容,属于自我的心理层面,自我心理理论的认知与社会交往过程中他人心理理论的认知存在关联。在讨论过程中,Lombardo & Baron-Cohen(2011)认为自我心理理论可能是他人心理理论的前提条件[6]。Bradford, Jentzsch, & Gomez(2015)直接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其将自我指向信念和他人指向信念任务区分出来测量个体的自我心理理论和他人心理理论及二者的关系。[ 7 ] 结果表明,当要求从自我视角转换到他人视角时,个体的反应时远远长于从他人视角转换到自我视角的反应时,此外当要求被试从他人视角或自我视角进行心理理论时,被试的反应时没有差异。这就说明在心理理论加工过程中,不管要求是指向他人还是自我,不管要求是从他人视角还是自我视角出发,自我指向信念都会自动、优先加工。的确,根据上述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自我心理理论是他人心理理论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自我面部表情与他人面部表情之间存在关系吗?文献综述 自闭症儿童自我面部表情与他人面部表情识别关系研究(2):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5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