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100例40~79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论文网及时监测。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01)。30~4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发生低血糖概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并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血糖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长。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以此来缓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低血糖症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当。运动过度。口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用过量有关[1]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对于胰岛素治疗都存在惧怕的心理,对这种治疗方式比较抗拒,甚至拒绝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要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在内分泌病房以100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监测三餐前后。睡前。凌晨0点。3点手指部位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血糖水平,探讨初次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发作与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1998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0~79岁,平均52岁。
1。2方法
1。2。1胰岛素治疗方法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睡前注射诺和瑞。
1。2。2分组方法根据并发症数量分为4组,即第1组无并发症,第2。3。4组分别为1个。2个。3个及其以上并发症。并发症的诊断标准根据内科学第6版,包括: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根据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以上组。
1。2。3低血糖诊断标准以10d为观察期限,用血糖仪常规测患者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及凌晨0点。3点手指血糖。若患者出现心慌。心悸。饥饿。出汗等植物神经兴奋症状,甚至出现意障碍时,结合当时手指血糖来判断低血糖症。无症状但血糖低于2。7mmol/L仍判断为低血糖症[1]。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除计数资料外,计量资料用表示。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SNK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数量并发症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见表1。
表1所示,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且当并发症个数上升到3个及3个以上时,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高于有1个并发症时[1]。
2。2不同年龄组低血糖发生情况(表2)表2显示,40~4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各年龄段发生低血糖的症状进行比较,发现70岁及以上年龄段组中低血糖症状多以无任何自觉症状或意识障碍为主,而其他3个年龄段组低血糖症状多以心悸。出汗为主。
100例患者中,低血糖发生频率与年龄。并发症个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603,P<0。01;r=0。3459,P<0。01。与性别。病程长短等无明显相关性。
3讨论
3。1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原因分析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增加,有效控制糖尿病已引起广泛重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虽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血糖,但低血糖反应随之而来。低血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100例各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比较,70岁及以上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段。另外,70岁及以上组中,低血糖症状多以无任何自觉症状或意识障碍为主,而其他3个年龄组低血糖症状多以心悸。出汗为主。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退化,低血糖症状的知觉减少,胰升糖素和生长激素对低血糖反应减弱,糖异生功能降低,胰岛素清除能力下降,加之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在应用中效胰岛素后,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极易引起低血糖症。
3。2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低血糖护理要点
3。2。1加强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使他们对低血糖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识别能力,并能及时进行自救或施救。3。2。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监测血糖,及时发现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对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的低血糖反应应提高识别能力。对于老年患者和并发症多的患者,应适当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2。3胰岛素的使用选择正确剂型,准确剂量。在餐前15min注射到皮下组织,避免注射到血管内和肌肉层,采用多部位轮流注射。如果患者进食量减少,活动量增加,病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医嘱减少胰岛素的用量[3]。如果患者餐后要进行运动,应避免在四肢注射胰岛素,以免加速胰岛素的吸收。
3。2。4指导合理饮食根据标准体重。身高及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让患者了解饮食要求,熟悉食物份交换法。每餐食量相对固定,饮食量和药量保持平衡。在进食少或不进食的情况下,相应减少药量或暂停。主食控制200~300g左右,饥饿感明显者,可食用生黄瓜。西红柿等。注射胰岛素后要注意按时进餐,并且根据患者并发症的不同制订不同种类的饮食[4]。
3。2。5适当运动运动方式可选择快走。慢跑。跳绳。跳舞。登山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运动中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运动时脉搏=170-年龄,运动后感觉不劳累。运动宜在餐后1h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h/次,其中包括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后的恢复整理时间[2]。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3。2。6外出时注意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外出时,一定要携带糖尿病卡。食物和水。卡上要清楚填写患者姓名。所患疾病。目前所用药物名称。剂量。家庭地址。家属姓名。联系电话。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帮助方法,以便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帮助。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2640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