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研究【2318字】

时间:2023-05-14 18:35来源:毕业论文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研究【2318字】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旨在找出最有效的新生血管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旨在找出最有效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论文网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后期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后期随访情况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来说,除了临床有效治疗外,还必须给予其系统化的临床有效护理,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以促进患者后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9-011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9。065

为了探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意义,为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1]。本文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74岁,平均(34。1±6。4)岁;入院治疗前眼压34~62mmHg,平均(42。9±3。8)mmHg;平均住院时间(11。2±4。0)d。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2~71岁,平均(35。2±7。5)岁;入院治疗前眼压35~62mmHg,平均(43。0±3。9)mmHg;平均住院时间(11。3±4。1)d。导致80例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如下:(1)患者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问题;(2)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问题;(3)患者出现视网膜炎症问题;(4)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阻塞问题;(5)其他病因[2]。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5。38。10。11及6例。

1。2方法

1。2。1手术治疗方法医生根据8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相应且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存在节段性透明症状的患者,主要进行视网膜光凝手术临床有效治疗,在实施完白内障手术后,还要给予患者有效地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在抗青光眼手术实施完成后,要为患者采取有效地止血措施,另外还要给予患者抗炎药物临床治疗。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患者日常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长期治疗和保健护理方案,定期给药,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饮食,让患者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在手术实施治疗前,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养氛围,要保持病房安静和环境卫生,给予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告诉患者及家属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要以患者为核心主体,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护理责任感,护理人员要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日常生活和活动方案,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解决患者和家属的相关问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让患者了解后期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和不适感觉,以及降眼压药物的治疗作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常规临床检查。患者出院后,要做好后期病情随访工作,要在患者手术实施结束后落实术眼保护工作,避免用力揉眼,避免进行比较大的眼部运动,要叮嘱患者定期进行病情复查,在后期随访调查过程中,要着重观察患者眼压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后期随访情况。护理情况分为明显有效。基本有效及无效,护理有效率=(明显有效例数+基本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百分号。护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百分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2。093,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9。061,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后期随访情况比较

患者后期病情随访主要包括眼压有效控制情况。血管消退率情况。视力维持情况以及后期不用给予止痛药物治疗的情况,观察组后期随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眼部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在多种眼部疾病当中,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患者病情恢复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舒适度较低,因此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患者有效地疼痛临床护理[3]。等到患者眼压逐渐升高后,患者眼部会出现不适感觉和疼痛感觉,因此要为患者进行降眼压药物临床治疗,通常为患者注射适量的甘露醇,还要为患者服用适量的乙酰唑胺药物等,要严密观察患者排气基本变化情况,避免患者出现低钾问题[4]。在患者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也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因为等到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其疼痛感是比较强的[5]。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必要时为患者服用适量的止痛药物,对于那些疼痛感比较强的患者来说,要及时为患者服用镇痛药物,常见的镇痛药物有曲马多等,对于那些疼痛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患者,给予其服用适量的氟桂利嗪胶囊[6]。另外,对于一部分实施植入手术的患者来说,后期会出现眼压过高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避免患者进行过量的眼球运动,叮嘱患者闭目休养,在患者手术实施完成之后,要保证病房安静,避免环境问题导致患者受到刺激,加重眼部疼痛感[7]。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研究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研究【2318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731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