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分析集束化护理對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應用效果【2706字】

时间:2023-05-15 21:32来源:毕业论文
分析集束化护理對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應用效果【2706字】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按常规方式给予对照组护理措施论文网,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不良事发生率为9。09百分号,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百分号),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6百分号)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百分号),组间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躁动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安全,并有效减少护理风险。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科学规避护理风险的护理模式,多用于护理风险较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1]。颅脑损伤后,患者较易出现躁动等反应,患者可出现较多无意识的动作和行为,容易伤及自身或影响治疗,故需要强化临床护理措施。为此,本院针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制定了集束化护理措施,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6。37±21。64);GCS评分低于8分,平均(6。25±2。41)分。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7。18±21。74);GCS评分低于8分,平均(6。41±2。62)分。两组患者在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比较差异,认为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常规颅脑损伤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交接班处理,安全防护措施。病房清洁。饮食护理等,不作详述。观察组患者按照集束化护理要求进行护理,参考文献资料和颅脑损伤躁动护理经验,归纳为护理方案如下:

1。2。1综合评估

对观察组每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躁动原因,根据患者意识情况,制定护理措施细节和流程。

1。2。2约束护理

约束前,应将约束内容及详情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尊敬家属的知情权,避免引发医患纠纷。所有患者均加固床挡,防止出现坠床详细,告知患者家属不可随意放下床挡。护理人员应营造安静的病区环境,病房内放下遮光帘,使患者可以充分休息,避免声音。光线对患者的刺激。护理人员按医嘱帮助患者除去躁动因素,使患者尽量恢复平静。若患者仅留置导尿管,可为其带上柔软的手套,对患者上肢及胸部进行约束;若患者同时留置胃管,考虑

四肢约束。完成约束后,应坚持约束力度是否合理,保证患者舒适性。若患者约束后躁动加剧,应考虑使用镇静药物,避免影响正常治疗。护理巡视中,要坚持约束部分是否牢固,查看受压的皮肤组织,患者出汗时,要及时为其擦净身体,更换干燥。干净的衣物,预防压疮形成。约束期间,应充分考虑家属的感情因素,及时给予家属解释和说明,使家属配合护理操作,减少护理风险。

1。2。3输液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反复输液治疗,需要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完成后,要做好敷贴固定,然后再使用绷带在外层进行固定,松紧以伸进1个手指为宜,使绷带完全包裹住留置针,患者无法自行抓取[2]。最后,为患者穿着长袖病号服,使留置针隐藏在衣服内,使患者不注意其存在。提醒家属,患者抓绕胳膊时,及时转移其注意力。

1。2。4引流管等护理

该类患者无意识动作较多,不可预见因素复杂,应保证患者使用的各类导管。引流管都与患者身体紧密连接。管道插入后,做好固定,同时采用标签标注导管长度。插入深度等信息[3]。护理巡视中,按照标签检查各个导管插入深度是否出现变化,是否存在滑脱问题。导尿管固定于大腿一侧,腰椎引流管按照S型逐个盘曲固定,患者轻微移动。磨蹭不会脱落;胃管自耳后绕头一周系双结系住,使用橡皮膏和绷带固定[4]。各引流的透明敷贴要加强监测,及时更换被污染的敷贴,若敷贴掀开。变形也要及时更换。

1。2。5心理护理

若患者意识清醒,护理人员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温柔的询问患者自我感受,使患者放松警惕信赖护理人员,然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要先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告知患者家属成功治疗,预后良好的案例,消除患者家属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患者清醒后,再给予其心理干预。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每周评价护理效果,并及时更改集束化护理方案,使之符合患者实际情况。

1。3评价效果

住院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两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事件的具体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5]。

本院综合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理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制定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份,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性。由专职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共66份,护理人员指导意识清醒患者填写,若患者不清醒,则由家属代为填写,收回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98。48百分号(65/66)。专职护理人员统计调查问卷分数,并作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情况统计观察组护理安全不良事发生率为9。09百分号,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百分号),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统计(n,百分号)

2。2两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得分(93。34±8。34)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35±12。18)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3并发症情况统计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泌尿系统感染1例,吸入性肺炎1例,发生率为(6。06百分号,2/3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泌尿系统感染2例,吸入性肺炎2例,压疮1例,软组织感染1例,发生率为(18。18百分号,6/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6百分号)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百分号),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躁动属于精神运动兴奋类的神经活动,但是颅脑损伤后形成缺血缺氧的病灶,也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颅脑损伤引发的躁动表现,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护理措施的要求较高,需要护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护理巡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本院总结了颅脑损伤躁动的护理经验,集束化护理模式,制定了一套护理干预方法,并应用于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仅为9。09百分号,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集束化护理模式降低了护理风险,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国内文献报道显示,导管滑脱是颅脑损伤躁动后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10。0百分号以上,同时坠床/跌倒。留置针脱出等不良事件也较为多见[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各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均少于对照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仅发生2例导管滑脱,远低于文献报告水平,主要原因为保护性约束措施得当,避免了患者对导管的抓。拔。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躁动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安全,并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应推广该护理模式。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应用效果

分析集束化护理對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應用效果【2706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75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