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及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护理人员70名,对其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护理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理论,以实施前为对照,同时选取不同时间段护理人员所在科论文网室的患者140例,70例患者选自??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另70例选自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控制情况。目标管理知识。护理专业素养水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以目标管理理论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率。护理专业素养良好率及护理质量控制结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知晓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患者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评分及良好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护理人员各项技能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于护理人员管理知识的掌握。护理素养水平的提高。护理质量控制的提升及患者满意度的加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支持。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5-0096-02
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护理工作开展的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护理工作的全面合理能够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1]。但是不少医院面临着护理人员人手不足。经费缺少甚至是医院政策不支持的窘境,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在当前艰难的形势之下如何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性是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3]。本文通过研究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标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护理人员70名,对其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护理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理论。一般情况:(1)工作时间均在1年以下;(2)年龄22~29岁,平均(23。5±2。38)岁;(3)大专水平3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32名,排除学习能力因素的干扰;(4)护理人员来源于医院各个科室。同时选取不同时间段护理人员所在科室的患者140例,70例患者选自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另70例选自实施后,所有患者身体素质良好,无认知障碍,可自主进行问卷调查等一般工作。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实施。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上述护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开展知识讲座,使其了解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对目标管理的认知程度,定期进行护理工作技巧的培训,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综合各科室的护理特点。患者的不同护理需求及护理人员本身等各方面因素制定不同的护理目标,将目标分解为日目标。月目标和年目标,并且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审核评价;其次,医院需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分明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者予以物质奖励,表现不合格者进行指导;最后在目标管理理论的实施过程中,因工作力度和工作氛围发生了突变,可能引起护理人员的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心理疏导小组,密切注意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及时进行合理有效地心理疏导措施,保证其心态的平稳和良好的心境。所选患者分别接受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的护理方案,调查其满意程度。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目标管理理论实施完毕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护理质量控制情况(基础护理。护理报告书写。护理记录的正确性及护理能力)。目标管理知识。护理专业素养水平(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与未实施目标管理理论之前比较;以目标管理理论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率。护理专业素养良好率及护理质量控制结果作为观察指标。评价标准:(1)患者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一般3个等级;(2)护理质量控制。护理专业素养及目标管理知识的总分为100分,85~100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百分号;知晓率=(优秀+良好+及格)/总例数×100百分号;良好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百分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理人员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知晓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素养水平的比较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患者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评分及良好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理质量控制结果比较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护理人员各项技能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顾名思义目标管理理论就是将工作中应该取得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各个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并且定期对这些小目标进行评价和考核,便于纠正和拓展,以保证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4-5]。文献[6-8]研究证明,目标管理理论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其热情,加强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及其工作的评价和审核,能够有效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解决,对于其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试验结果同样强有力地证明了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及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患者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通过对目标的分解细化,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将工作细化就是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能够有效地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保障患者的基本权益;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奖励处罚和对其心境变化的把握,保证了其工作热情的饱满。学习态度的端正及服务精神的正确[9-12]。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保障护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患者满意程度的加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实践。
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及分析
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的應用及分析【2450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