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摘要:观察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20例伴有肢体功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并按其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采用简式论文网Fugl-Meyer运动积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进行测评,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测评,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上肢与下肢功能障碍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完善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从而显著的提高患者自理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
闫秀玲(1976。1-),女,河北怀来人,大学本科,张家口教育护理助教,研究方向:医学护理。
张婷婷(1982。11-),女,河北张家口人,大学本科,张家口教育护理助教,研究方向:医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表明,急性脑梗死存活者也有3/4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后期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60例伴有肢体功障碍的脑梗死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伴有肢体功障碍的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7。9±7。8岁;合并疾病:49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病及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将12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计划。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创造安全的康复环境。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肌群运动。
1。3观察指标: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进行测评,其中上肢功能最高分为66分,下肢功能最高分为34分,积分越高者则功能越好2。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测评,分级标准:轻度功能缺陷: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极严重功能缺陷:0-20分3。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有上肢与下肢功能障碍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分组别例数上肢下肢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6019。89±5。8039。09±5。6710。90±2。1227。89±2。12
对照组6020。12±5。4529。09±4。5610。78±2。0119。90±2。09
P>0。05<0。05>0。05<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6029。34±6。2356。59±5。56
对照组6028。98±6。4543。45±6。32
P>0。05<0。05
3。讨论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脑梗死的发生率在400/10万-700/10万之间4,且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日趋广泛且越发成熟,但是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仍较高5。研究表明,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的坏死及软化,因此,治疗后仍然有较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6。所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临床治疗中的生要研究课题。
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是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原理,将其应用于脑梗死胖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已被不少研究证实。本组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我们对其采取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包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计划:患者卧床期间,保持其正确体位,尤其是患侧肢体维持功能位,定期指导或协助患者更换体位7,同时,对各关节及肌肉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或按摩,运动时间及强度循序增加。指导患者练习坐。立。行:指导或协助患者借助拐杖或扶手练习,避免运动量过大诱发脑梗死或其他相关疾病8,鼓励并指导患者加强包括进食。更衣及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锻炼。创造安全的康复环境:病房及病区内物品放置利于患者行动,保持地面干燥平整,厕所及浴室等特殊场所应安装扶手架,注意预防跌倒。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肌群运动:根据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训练其自我表达及会话交流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发音。听觉及理解等功能锻炼9。在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对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可采用手势及文字等方式进行交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适时鼓励和表扬患者,以增进患者持续进行康复训练的信心10,同时,在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需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及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对急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完善康复护理内容,可使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而且可观察评价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急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改善肢体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患者自理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其康复训练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多方面共同积极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完成,因此,护士应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可安全有效的进行各项康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减轻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康复护理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2503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