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医院的临床工作重心从治疗逐渐转向护理中来。经有关人士研究发现[1],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恢复速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2],其护理风险因素较多,若不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容易出现各类威胁患者安全的事件发生[3]。
论文网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病房于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有心血管内科重症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为47~83岁,患者平均年龄约为61岁。均因心血管内科重症疾病入院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入院原因为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主动脉夹层14例,心力衰竭7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为47~83岁,患者平均年龄约为58岁。其中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例,患有主动脉夹层患者6例,心力衰竭患者6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为49~82岁左右,患者平均年龄约为61岁。其中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例,患有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心力衰竭患者1例。
1。2方法以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均应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具体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护理。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及其他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临床风险防范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具体由临床护士成立风险防范护理小组,在临床基本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防范性护理。具体防范性护理内容包括积极配合医生各项治疗。加强用药环节的临床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术操作过程护理。及时向上级汇报汇总。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对此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加强用药环节的临床护理,由小组成员对患者每日用药进行“三查七对“,在此期间,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确保用药的准确性。为避免临床感染的情况发生,应严格按照无菌术操作过程进行护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对患者每日临床表现,突发状况应及时进行回报及汇总,在护理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护士值班的密度,尽量避免因坠床及其他意外情况发生,每日定时对患者应用仪器状态进行检查与维护,避免因操作原因导致救治时间的延长。除每日工作外,对风险防范小组内护士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风险管理及心血管重症护理的各种应急方案的应用。
1。3护理效果判定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分为临床护理显效。临床护理有效及无效三个临床评价等级[4]。临床护理显效: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并未发生临床不良事件,患者病情有所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护理非常满意;临床护理有效:患者经临床护理后,未发生严重临床不良事件,患者病情未加重,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护理比较满意;临床护理无效: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发生严重临床不良事件,患者病情加重,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护理工作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本次研究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获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显著,其临床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更低。见表1。
根据上表中数据所示,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显效患者15例,经临床护理有效患者11例,其临床护理有效率高达86。67百分号;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显效患者10例,经临床护理有效患者8例,其临床护理有效率为60。00百分号。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3讨论
心血管内科重症疾病属临床中比较危重的一类疾病,其患者常驻于ICU病房之中[5]。虽然ICU病房中护士分配相对较多[6],不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但一旦出现,即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风险防范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大大降低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
浅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浅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1667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