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分析【2121字】

时间:2023-05-31 21:33来源:毕业论文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分析【2121字】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6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6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论文网<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55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腹部外科急症,临床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与脾切除术治疗,在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本院为研究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选取收治的6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X线及B超检查确诊),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9岁,平均年龄(36。1±7。2)岁,其中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8例,殴打伤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10岁,平均年龄(35。9±7。3)岁,交通伤21例,高处坠落伤8例,殴打伤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具体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在加强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加强急救护理加强患者血压监测,每隔1h测量1次,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可每隔2h测量1次,直至患者病情完全稳定;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多次。小剂量的输血支持,输血量保持在200ml/d;并观察患者周围循环状况,正确评估其四肢末梢远端的血液循环。若足前静脉呈条索状,需轻拍其足背,将小腿悬于床边,或帮助其肢体升温;若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或休克现象,则需立即给予血容量补充。

1。2。2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因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且危重,患者易出现强烈的焦虑。恐慌情绪,影响治疗与护理配合性;另外患者因过于担忧治疗效果及预后,加重了悲观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与护理配合性。

1。2。3对症护理①保守治疗护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给予非手术治疗,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协助临床医生对其病情进行明确,伴有肋骨骨折病例,需妥善固定;伴有肾挫伤病例,需留置导尿管,并加强导尿管护理;伴有血气胸病例,需给予胸腔引流治疗与实施相应护理干预;②手术治疗护理。对于手术治疗患者,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术前做好备皮工作,并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交叉配血。电解质。血细胞比容及止凝血筛选试验等;并进行药敏试验,降低手术风险。术后需加强患者体温控制,每隔1h进行1次体温测量;患者体温基本稳定后,改为测量2次/d;并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保证切口周围皮肤干燥,定时更换敷料,若切口出现红肿。渗液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加强观察患者腹腔引流液颜色,若伴有新鲜血液,则可能再次发生出血症状,需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有10个刻度的游离标尺进行测量。0mm与100mm分别为标尺的两端,0mm为不满意,100mm为十分满意。患者在出院时由护士长将标尺分发给患者,患者在标尺上进行刻度标记,10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2。1)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9。8±3。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41<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脓肿1例,发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百分号;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3例,胸腔积液2例,腋下积液2例,腹腔脓肿3例,感染1例,发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2百分号,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5,P=0。038<0。05)。

3小结

外伤性脾破裂是常见的一种脏器损伤疾病,腹腔内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起病急且病情发展快,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干预,可导致患者发生休克,最终死亡。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腔,是一个血管极为丰富但质脆的一个实质性脏器,仅次于肝脏,因外伤暴力,极易导致其破裂并出现大出血现象,对人体生命威胁极大[2]。外伤性脾破裂的发生率占腹腔损伤总发生率的30百分号,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3]。在具体治疗中给予患者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挽救均有重要应用价值。在加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急救干预及非手术治疗干预。围手术期干预等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治疗效果。本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给予针对性。综合的护理干预,加强病情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院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分析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分析【2121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20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