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及病程的影响【1972字】

时间:2023-05-31 21:45来源:毕业论文
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及病程的影响【1972字】

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及病程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


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及病程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予保护肠黏膜。肠道微生论文网态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退热等综合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观察组给予去乳糖喂养;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百分号,95。35百分号,;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10,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总病程分别为(7。34±1。78)d,(5。23±1。23)d;观察组患儿总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3,P=0。0372)。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极易发生乳糖不耐受,通过实施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临床儿科中最为常见的急性腹泻之一,好发于秋冬季,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上该病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多采用纠正电解质紊乱。退热。保护肠黏膜。肠道微生态等治疗。由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极易发生乳糖不耐受,因此对其实施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轮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对其进行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6例,均符合腹泻诊断标准[1]。入院当天留大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大便常规红细胞<3个/HP,白细胞0~2个/HP,脂肪球1~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均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4~18个月,平均年龄(11。4±2。4)个月;病程1~7d,平均病程(4。1±1。3)d。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3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根据脱水程度静脉补充电解质。对照组持续给予纯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观察组给予去乳糖饮食,采用去糖奶粉喂养。

1。3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消失,治疗72h内粪便性质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72h粪便性质及次数明显好转为有效;72h粪便性质及次数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数据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百分号,95。35百分号,;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10,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总病程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总病程分别为(7。34±1。78)d,(5。23±1。23)d;观察组患儿总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3,P=0。0372)。

3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是临床儿科中最为常见的腹泻之一,主要表现为婴幼儿秋季腹泻。该病是一种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病症,其传播途径多种多样,除粪-口传播外,可通过呼吸道空气传播。当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患儿体内后,可浸入小肠上皮细胞,绒毛变短或脱落,导致小肠功能丧失,同时双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肠腔内糖类的水解及吸收,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有机酸,可引起患儿腹胀。腹痛及腹泻。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常见原因,因小肠黏膜乳糖酶的缺乏,引起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乳糖的消化吸收在小肠上部,轮状病毒会破坏肠黏膜,从而减少乳糖酶的分泌。加上部分乳糖经大便排出体外,增加大便中还原糖,而留在结肠内的乳糖会分解成乳酸。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进而引起腹泻。除此之外,二氧化碳也可增加肠蠕动,引起婴幼儿出现腹胀。排气等症状。有研究报道婴幼儿腹泻给予去乳糖奶粉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为92百分号~100百分号[3-4]。去乳糖奶粉具有操作简单。廉价等特点,有学者认为低糖饮食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乳糖不耐受的首选治疗方法[5-6]。在糖类摄入护理干预中,采用麦芽精糊精替代乳糖,不仅保留了奶粉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等,也促进肠粘膜的恢复,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满足患儿的营养需求,也有利于乳糖不耐受患儿小儿肠粘膜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40百分号,95。35百分号,;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10,P<0。05),提示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大便性状;而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总病程分别为(7。34±1。78)d,(5。23±1。23)d;观察组患儿总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3,P=0。0372),则说明糖类摄入护理干预用于轮状病毒患儿有助于缩短腹泻病程,加快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极易发生乳糖不耐受,通过实施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

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及病程的影响

糖类摄入护理干预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及病程的影响【1972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23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